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667章 百世之仇

第667章 百世之仇(2/3)

回头笑吟吟对东方祝道:
    “军中无戏言,取笔墨来,将思密达承诺的粮草数量,记录下来,大齐可不比大明,朕没万历皇帝那么阔绰,去朝鲜打仗还要自己备粮,哈哈哈哈!”
    李倧:····
    ~~~~~~~
    广德四年六月十八日,广德帝昭告天下,朝鲜京畿道、江原道、忠清道、全罗道、庆尚道归于大齐疆土,废朝鲜国号,改为长白、东宁二州,分别归山东、辽东行省管辖。
    改封朝鲜国王李倧为汉阳王,就藩湖北武昌。
    朝鲜八道平定,得户两百万,百姓八百三十万人。
    齐日战争的阴霾开始笼罩朝鲜半岛。
    南部庆尚道已被倭寇密探渗透,章东刘兴祚亦派出大批蓑衣卫前往朝鲜对抗。
    大战尚未爆发,双方情报战已杀得天昏地暗。
    广德四年春夏之交,齐国蓑衣卫与幕府忍者,以一比三的伤亡比,在朝日之间的对马岛1歧岛等地交换着死亡。
    六月底,全国各处战事全部停止。
    除留下少部兵马防备四川、广东叛逆侵扰,十四支兵团主力被陆续抽调至朝鲜、福建、浙江等地,共计二十万战兵辅兵,将从三个方向进攻倭国。
    七月初,数十万石粮草物资军械沿着星罗棋布的驰道网,陆续运送至辽东和东南。
    随着粮草战船火炮的陆续到位,七月初七日,广德帝以德川家光长期不入朝觐见、拒不履行《牛关条约》、纵容倭寇侵扰山东、收纳明国余孽郑森等一百零八条罪行,宣布大张讨伐,埽穴犂庭。
    皇帝号召全体军民,向倭寇发动灭国战。
    齐国上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杀倭寇者,皆有奖励。
    斩首倭寇一级,奖五十两白银(南方各省城市)或五十个工分(北方各省农会)。
    考虑到一个工分等同于青壮劳力在农会十日劳动所得,这样的奖赏不可谓不丰厚。
    到七月底,除各兵团二十万大军,各省退伍战兵,青壮,自备粮草、船只、武器自愿随军东征者,已达八万之众。
    ~~~~
    八月初一日,东征前夕,南京奉天殿。
    刘招孙祭祀完太庙,特地召见大学士张溥。
    这位垂垂老矣的老臣,对倭国了解颇多,大战前夕,太上皇想听听他对倭国的见地。
    虽然大军云集,虽然对立马扶桑充满信心,虽然制定了完备的岛国人类清除计划。
    然而,刘招孙深知,在相当一部分大齐百姓心中,仍存在浓厚的恐日心态。
    “大学士,朕很好奇,大齐战力已在倭国之上,江南很多百姓听到倭寇两个字,还是心惊胆寒,这是为何?”
    张溥轻咳一声,悠悠然道:
    “陛下,大国弱民,自古如此,前明朱元璋推行愚民之策,大明畏惧倭国久矣!十五年前,袁少保死于九州,我军败退,坊间对倭寇的恐惧,更是到了顶峰。”
    “哦?”
    刘招孙当然不知道,明人畏惧倭寇的心态由来已久。
    嘉靖年间的“南倭北虏”,绝非空穴来风。
    有明一代,明朝与日本并非完全没有使者往来。
    明初,朱元璋派使团东渡,结果被倭人斩尽杀绝。
    而同时期倭国前往明朝的使团,要么勒索巨额财物,要么惨杀大明子民。
    “陛下有所不知,明国与倭国之邦交,表面是倭人“朝贡”,其实则是明国让利,甚至可说是卑躬屈膝。”
    张溥普及起明代与日本官方交往的历史。
    刘招孙颇感诧异,虽说在二十一世纪,还有若干精日一族活跃在互联网上,这些逆向民族主义者,从农业到工业,从煮米饭到刷马桶,方方面面对日本崇拜的五体投地。
    然而明代人畏惧倭人这个观点,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壬辰倭乱期间,右佥都御使李颐,路过顺天府固安县,惊讶发现百姓纷纷弃家南逃。原来是谣言说远在朝鲜的倭寇要打到京师了,李颐哭笑不得,不断解释,然固安县民“终莫之信也”,“畏而速离其居也”。”(注释1)
    “万历四十二年,距戚少保平倭过去五十多年,倭寇早已销声匿迹,但在无锡,因为遥传倭寇杀来,人们不辩真假,纷纷逃命,酿成惨剧:“城野狂奔,浙直皆同。时无锡老稚争以入城,而蹂躏死者甚众”(注释2)。”
    刘招孙哑然。
    张溥继续讲述:
    “两个月后,常州郊外孟河庄渡口来船,船上一人操“番语”,讹传为倭语。于是倭奴杀来的谣言再次传开,“百姓惊蹿,一时拥挤,走失子女,压死老幼无数”。”(注释3)
    泱泱大国,兆亿百姓,竟对倭寇如此恐惧,不啻为咄咄怪事。
    “景泰四年,日本使团经过山东临清,抢劫路边民居。明军指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