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三国:汉中祖 > 第六十三章西南丝路

第六十三章西南丝路(1/2)

    “陛下,所有孝廉皆答写完毕,已上交答卷,经臣等反复审阅,以为此三十人可为合格,供陛下御览,若有不合格者,臣等再议!”宫殿上,尚书仆射李福将一叠试卷呈上。
    大汉的选试,与后世的科举制相差甚多。
    科举制每人都可以参加考试,而季汉的选试是先需要当地太守察举士人,此人才有资格前往成都参加选试。
    而且科举制有名次之分,而大汉的选试没有名次之分,只是取合格者,担任官吏,前往州郡任职。
    只能说大汉在制度上进一步创新,将取士权进一步收回中央,保护中小士族,抑制蜀中各郡大姓,保证阶级的流通性。
    同时此举也会带来弊端,若季汉依旧地不过一州之地,不过十余年后,益州士人将会充斥季汉朝廷及郡县上上下下,最后再等荆州士人青黄不接之时,季汉决策层也势必会涌入益州士人。
    诸葛亮本身是不愿意推行此举的,但是刘禅强烈说服诸葛亮,先暂时推行此举,若第一次北伐失败,在废除或修改此制度也行。
    终于第一次北伐大汉成功夺下七郡之地后,废除之议二人便不再提及。
    刘禅拿过三十张试卷,一一翻阅,见卷中皆言、答有物,暗自点头。
    半个时辰后,刘禅揉揉生涩的眼睛,说道:“孙德(李福)判卷,朕放心,此三十人皆有各自才能,一一录用即可。”
    刘禅从中抽出阎宇试卷,赞赏说道:“文吏科中此人所答,甚合朕意。”
    在旁等待许久的李福,探头一看,说道:“此人姓阎名宇,字文平;乃是牂柯郡太守马德信所举孝廉。不知陛下是否召见?”
    刘禅沉吟半响,说道:“召见一下,此人颇得齐法之得,日后可以一用。”
    “诺!”黄皓缓步退出,急宣阎宇入宫。
    得到传唤的阎宇喜出从天降,急忙入宫。
    刘禅看着李福,叮嘱说道:“次批所录用孝廉,皆放到地方上任官,将这些士子放到中央为官岂不浪费,只要到地方上磨炼,方能成就大器。”
    李福迟疑半响,说道:“臣稍后与上丞相商议,安排合格孝廉为官之事。只是目前朝廷缺少属官,有些许空缺官职、郎署,是否可让少部分合格者入职。”
    刘禅盯着李福,笑道:“韩非子言‘丞相必起于州部,勐将必发于卒伍’,此言朕深以为然。朕记得先帝之时,李卿先为书左,后为成都县令,再转巴西太守,最后才升迁至尚书台,若无早年积累之经验,如何能有其能乎?”
    李福见天子以自己举例,瞬间陷入默然,不知如何以对。
    刘禅扬了扬手中答卷,说道:“朝廷空缺属官,可由各地州郡属官选拔而上。告诉那些士子,莫以位卑,多做实事,以报效大汉。朕对他们,所期甚高。”
    “诺!”李福恭敬答道。
    对于孝廉士人,遣官任职,刘禅心中早有计较。治国需要天赋及才能,这些是人的天生的,但是为官、治理经验需要从地方上磨砺才能得到。
    就如同你让不知足球发展规律的人去管理足球,很难出好结果。
    历史上所让人失望的诸葛瞻便是如此,历史上刘禅太过爱护诸葛瞻,希望将诸葛瞻看作第二个诸葛亮,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诸葛亮十七岁,在南阳耕读,尚无娶妻,自比管仲、乐毅。
    诸葛瞻十七岁,娶蜀汉的公主为妻,授为骑都尉。
    诸葛亮二十七岁,出山帮助刘备,任新野小官。
    诸葛瞻二十八岁,担任羽林中郎将、侍中。
    此二人如何能比!
    一步一个脚印,方能成大器,因此刘禅非常看好诸葛乔。
    “陛下,阎孝廉在外求见!”黄皓小步入殿说道。
    “宣!”
    “宣,孝廉阎宇进殿!”
    “臣阎宇,拜见陛下。”阎宇跪地行礼,说道。
    “免礼吧!”刘承右手持书卷,示意阎宇说道。
    刘禅打量了阎宇几眼,阎宇气宇轩昂,气度自若,温文尔雅,令人心生好感。
    “此次选试,朕看了你的答卷,有见解!”刘禅放下书卷,澹然说道。
    “臣愧不敢当!臣不过浅薄之见,胡言朝政而已!”阎宇十分谦虚,说道。
    刘禅抽出阎宇试卷,在手中稍微扬了扬,说道:“朕对你言西南丝路之议,颇有兴趣。朕未至南中,不知其中关系,不知卿可与朕细说之?”
    阎宇有些惶恐,沉吟半响,说道:“臣斗胆进言,大汉蜀锦由官府售卖于东吴、逆魏、西羌。但是臣知晓有部分南中商贾沿西南道路,将蜀锦贩卖远至身毒,其利丰富,可达百倍。”
    刘禅面色澹然,不为所动。此前诸葛亮平定南中后,李恢治南中,也主要是以安抚南中南蛮,收缴赋税为主。倒不是不想经营西南丝路,而是沿途蛮夷众多,庲降都督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