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三国:汉中祖 > 第一百二十章局势

第一百二十章局势(1/2)

    河南尹,新城。
    黄昏时分,司马懿驻步驿站,望着手上的诏书,叹了口气。
    “父亲,陛下欲召见我等,今又下诏令我等回军,是为何理?”司马昭牵着骏马,疑惑问道。
    相比于司马师敏锐的政治嗅觉,缺少历练的司马昭还是稚嫩些许。
    司马懿抬头,垂手握紧诏书,澹澹说道:“无它,今陛下病重,唯一难定便是托孤人选,及退蜀迁都之事。”
    司马昭扑捉到了司马懿话语里面的深意,说道:“陛下诏父亲入中军,便是欲令父亲为托孤大臣之选,今诏书让父防备蜀汉,不用入军,可是又不欲委任父亲为托孤大臣?”
    司马懿接到第一封诏书的时候,将大军交予夏侯霸、孙礼领军,自己赶路前往南征大军。在新城时,又收到曹叡的第二封诏书,让司马懿回军防备蜀军。
    司马懿恋恋不舍地看了南方,说道:“今陛下反复,正是如此也。”
    司马昭心有不甘地问道:“父亲,我等就如此回军?”
    司马懿看了眼司马昭,叹息说道:“我等不得南下,今不回军,还能作甚?”
    说完间,司马懿翻身上马,轻抖缰绳,羊装心中无事,缓慢前行。
    未走多久时,南边又来一队骑兵,见司马懿正在前方,喊道:“大将军,陛下急诏。”
    闻言,司马懿大喜过望,头正面转向后方,而身体却能保持不动。吓得对方的战马忽然止步,不敢前行,自感前方之人好似狼顾。
    不过就是片刻而言,司马懿有意识着将骏马调头,问道:“陛下,诏我可有何事?”
    领头的骑卒勒住缰绳,安抚了胯下在战马,从袖口处掏出诏书递给司马懿,说道:“陛下诏大将军南下,将有大事托付。”
    说着,骑卒念起孙资的叮嘱,低声说道:“大将军,孙中书有言,让大将军当迅速入军,以免迟则生变,被昏庸无能之徒所窃取。”
    看着诏书的司马懿微眯眼睛,他仿佛看到了曹叡榻前的明争暗斗。
    须臾后,司马懿抬起脑袋,笑道:“诸位奔波送诏多辛劳,子上带他们前往城中休息,并送上钱财。”
    】
    “诺!”
    司马昭拱手应下后,上前低声问道:“父亲当速赶往南阳,以免迟则生变。”
    司马懿笑了笑,说道:“既然如此,为父即刻出发前往南阳,明日抵达陛下榻前,受领托孤重任。”
    司马昭面露微惊,说道:“新城至南阳二、三百里,一夜如何能至?且父亲肩上箭伤任在,怎可如此奔波。”
    司马懿上扬嘴角,意味深长的说道:“如你所说,迟则生变,如是而已。若晚至,或许又是一份固守军令。至于箭伤与司马氏前程相比,不值一提也。”
    “诺!”司马昭拱手应道:“昭陪父亲一同而往。”
    “可!”
    ……
    瓜里渡,汉军大营。
    烛灯下,诸葛亮手持巾帕,捂住嘴巴咳嗽着。片刻后,诸葛亮放下巾帕,深吸了口气,肺腔才舒缓些许。
    “上丞相,该喝药了。”侍从捧着碗入帐,说道。
    诸葛亮依着凭几,手指桉上,说道:“放下吧!”
    “诺!”
    诸葛亮手撑在凭几上,探手拿起前方的战报,又仔细看了看,颇是欢喜。
    刘禅虽然没有吸引瓜里渡魏军北上成功,但瓜里渡魏军近日却因曹叡病事将前方曹爽、秦朗二将调了回去,导致攻势暂停。加上曹叡大张旗鼓的命齐王曹芳、燕王曹宇南下。
    面对如此异常的举动,诸葛亮派遣大量斥候向北探查,又询问向蜀汉投靠的曹魏官吏,两者结合已经猜出了曹叡病重的消息。
    倒不是曹叡不想秘不发丧,而是他根本不敢瞒。其国中有齐王、秦王二个皇子,首先需要确认谁为太子。立完太子后,病重的曹叡还需挑选托孤大臣。再后面需要让齐王灵前继位,让军中诸将跪拜立下君臣名分。
    如果曹叡秘不发丧,让齐王秘密继位。短时间内,如何能让八岁梓童安抚住军中将士,届时回军途中,估计换老大投靠蜀汉者不在少数。
    要知道曹魏的统兵权与蜀汉不同,刘禅在登基之初就向诸葛亮强调东汉灭亡的要点,其中之一在于地方太守、刺史掌握兵权乃是大忌。是故诸葛亮在早些年的时候,就向地方下手,将兵权从太守上拆分出来,委任都尉一职,以掌兵权。
    如张嶷就是从都尉一职升上来,王平亦担任过西部都尉。而到州级别设立都督职,掌握州兵权。至于边疆地区还是以太守掌握兵权为主,除非安稳时才委任都尉。
    而曹魏的兵权却是一直掌握在地方的太守、刺史手上。一旦曹叡处理不当,或交接班不清楚,很容易引发换旗归汉的一些事件。
    毕竟此事非同小可,如果中央威望下滑,而地方州郡长官掌握兵权,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