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在星光中觉醒 > 第十三章 金志浩的困境

第十三章 金志浩的困境(1/2)

    说实话,拍电视剧,对金志浩这种摄影专业出身,又指导过大型综艺节目的导演来说,虽然是第一次,但是技术上真的没什么太大问题。
    整个剧组团队他都已经筹备的差不多了,制作公司都挂在cj旗下。
    问题在于剧本和演员。
    这两部分偏偏是一部电视剧最核心的内容。
    剧本是故事,  好故事才能拍出好电视剧。故事不吸引人,要拍出精彩的电视剧是难上加难,特别对于金志浩这样的新人导演来说更是如此。
    而演员则是故事的呈现者,好故事能不能呈现出来,就需要好演员的表演。二者相辅相成,一个也不能少。
    韩国的电视剧采用的是边拍边播的高效率制作模式。
    从创作以及拍摄到播出的时间间隔非常短,  电视剧开拍前也没有完整的剧本,  有三分之二的故事就足够了,对于已经做好其他准备的剧来说,播出时一般也只制作出百分之三十的成片。
    通常情况下,电视剧在开播之后编剧只需要提前一两个月写剧本就够了,一边拍摄一边播出。
    之后每周都会写出两集电视剧的剧本,这样子从开始策划一部电视剧到播完完毕,也仅仅需要七八个月而已。
    韩剧的这种模式有一个好处就是电视剧的效率会非常的高,同时可以根据收视率的情况保证剧情和市场的需求一致,可以根据观众们的感受来进行剧本的调整。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选剧本,其实就是选编剧。要保证电视剧的质量,一定需要一个高水平的编剧。
    这种制作模式必然会形成一切围绕编剧的“编剧中心制”。
    一般来说,韩国的电视剧制作公司都会与众多业内有名的编剧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选定编剧后,由编剧或电视台确定好选题,编剧、pd(注:pd为韩国电视剧特有的职位,producer+director,制片人与导演合二为一的角色)共同策划剧本、选择场景。
    编剧写出部分剧本后,制作公司会以剧情大纲和已经完成的部分剧本向电视台申请播出档期,  电视台也会对剧集进行投资并参与制作。
    编剧全程参与电视剧的制作过程,  且具有比导演和演员更高的话语权。
    不过,这些知名编剧可轮不到金志浩,即便他有个在文化体育观光部任职的老爹也没用。
    韩国电视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文化圈的人独立性相对也比较强,特别是这些大牌编剧。
    人家也是一部一部作品在激烈的竞争中搏杀出来的,每一部戏的成败都涉及到真金白银,每一次制作电视剧都是对自己口碑和招牌的考验。
    和金志浩这种官二代合作,成功就算了,失败了可就有“媚上”和“屈服强权”的嫌疑,以韩国文化圈强调“独立”和“自由”的风格,以后在圈里可就难伸直腰板了。
    这些成名的编剧凭什么要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陪一个官二代新人导演玩票呢?
    即便是碍于面子不好直接拒绝,也和金志浩见面聊了多次,提供了一些剧本草稿。
    但是没有人明确表态,一个个都滑不溜手的,很谨慎。
    演员就更不用说了,和编剧的情况一样,大牌演员想都不用想。
    演员也是要口碑的,  如果卖了人情过来出演最后成绩一塌糊涂,对出演的演员来说这段经历就成了“负资产”。
    这种情况太常见了。
    电视剧不好看,收视率不好,  其实很多情况下不是演员演技的问题,演员也是按照编剧和导演的意思在表演,如果故事本身就不好看,演员也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
    但是观众不管这些。
    剧不好看,人家只记得演员,谁让你是台前的人。
    就像剧好看的时候,观众往往也会记住演员一样。
    沾光的时候最闪亮,背锅的时候就最结实。
    特别是男女主演。
    这种情况下,人家即使是得罪人也不会来。
    演员的问题,就是孙恩熙也帮不上忙。虽然cj是韩国娱乐圈的垄断巨头,但是这种强压大牌出演的事情,孙恩熙不想干。
    一旦成绩不好,这种事情是会砸人招牌的。不仅砸演员,也会砸自己。
    所以,编剧和演员,成了金志浩目前最大的心病,一时间没什么办法。
    “说实话,如果拉下面子来求人,还是可以请到知名编剧的,那些剧本你不是看了吗?有什么意见?”
    金志浩没了主意,只能指望易浩彦的意见。
    “那些故事都太老套!韩剧之前的确都是这种风格,但是现在已经被人拍烂了!而且我们这种新人团队拍这种模式化的剧,无论是经验还是人脉或者知名度都比不过别人,一定会死得很难看!”
    易浩彦想都没想就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