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317章 废除井田制

第317章 废除井田制(1/2)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
    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因为在夏商周(西周)三个朝代,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狐卿此言差矣。”
    庆忌摇摇头道:“一味地遵循古制,岂可强国?”
    “以鲁国为例,鲁国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实际上已确立土地私有。”
    “既如此,我吴国何不能更进一步废井田、开阡陌,使民得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大王!”
    听到庆忌竟然还要让原本属于国家的土地,变成私人的土地,即便是太宰季札都看不下去。
    “井田之制,并非不合理。若土地改国有为私有,不妥,请大王三思!”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不妥?
    哪里不妥?
    季札没有说出去,实际上也找不到什么像样的理由辩驳。
    因为吴国的赋役制度为贡、助、彻。
    皆为服劳役于公田,其收入全部为领主所有,而其私亩收入全部为个人所有是一种劳役租税。
    周朝施行井田制,既作为诸侯百官的俸禄等级单位,又作为控制庶民的计算单位。
    井田制下的土地一律不准买卖,只能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去继承。
    所谓“井田”,就是具有一定规划、亩积和疆界的方块田。
    长、宽各百步的方田叫一“田”,一田的亩积为百亩,作为一“夫”,即一个劳动力耕种的土地。
    井田规划各地区不一致。有些地方采用十进制,有些地方则以九块方田叫一“井”。
    因为把九块方田摆在一起,恰好是一个“井”字形,井田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一井的面积是方一里,一百井是方十里,叫一“成”,可容纳九百个劳动力。
    一万井是方百里,叫一“同”,可容纳九万个劳动力。
    在井田的田与田、里与里、成与成、同与同之间,分别有大小不同的灌既渠道,叫遂、沟、血、浍。
    与渠道平行,还有纵横的通行道,叫径、畛、途、道。
    各种渠道的大小、深浅和通道的宽窄,都有一定的规格。
    “大王,臣以为废井田、开阡陌,使民得买卖之改革,并无不妥。”
    御史大夫孙武起身道:“井田之制早已崩溃!”
    “随着更先进的农具,如曲辕犁与耕牛大量应用,再加上大王这些年鼓励开垦荒地,吸引列国流民入吴,我吴国的耕地成倍增长。”
    “井田制之千耦其耕,十千维耦的集体劳动形式早已过时。”
    “加之,吴国在第一次变法中,编户齐民,确立以一户人家为劳动之力,此时若废井田、开阡陌,使民得买卖,正当其时!”
    治粟内史范蠡跟着道:“大王,御史大夫所言极是。”
    “固有的井田之制,已经不适用于吴国。井田制早已崩溃!“
    “若周恭王时,有不少卿大夫强迫庶民开垦井田以外的空地。”
    “这样开垦出来的田地,不可能是方方正正的,也不可能有一定的亩积,是瞒着公室,不纳税的私有物,是为私田!“
    “人有土田,汝反有之。人有民人,汝复夺之。”
    “昔日周桓王取郑国田地,就得王畿内苏仇忿生之田作为交换条件。列国卿大夫之间为田地争斗、诉讼,也层出不穷!”
    “如晋却锜夺夷阳五田,却犨与长鱼矫争田;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不知凡几。”
    “而开辟与耕种大量私田,必然需要众多人力。”
    范蠡侃侃而谈,道:“然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如鲁国三桓以扩大地亩,而不增税额之法,收买民心。”
    “如此,奴隶纷纷从公室逃往私门,得无异乎?”
    “善!“
    庆忌微微颔首。
    范蠡的这一席话说得头头是道,让人无法辩驳!
    作为穿越者的庆忌,深知土地私有制才是历史的主流趋势。
    且不说奴隶,就是有着自由之身的农民,对于自己名下的土地,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
    这如何使得?
    这就极大的打击了农民们的积极性。
    而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为人们开辟广阔的山林,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带来了方便。
    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业的发展,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以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阶层,有了成为社会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