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362章 庆忌教子

第362章 庆忌教子(1/2)

    “大王英明!”
    庆忌对待残疾人,可谓是已经仁至义尽的。
    残疾不可怕,可怕的是残疾者自暴自弃!
    一些四肢健全的正常人,甚至还比不上残疾人!
    为何?
    因为残疾人,他们身残志坚,即便是身体残疾,忍受着旁人冷嘲热讽,行动不便,他们依旧没有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但,有一些正常人,则是有厌世心理,自己都放弃了自己!
    “寡人决意,设置养疾司,专门负责统筹并接纳残疾者,同时教传授其谋生之法。”
    “使盲人为乐师,使少足缺手者耕作,使聋哑者识文断字,使疯子痴儿及瘫痪者,有所奉养,有所治疗改善。”
    庆忌的这一提议,立马得到几个大臣的赞许。
    “大王仁德!”
    要知道,在古代的西方,人们把各类残疾人看成是“魔鬼缠身”、“上帝的惩罚”,残疾人可被人任意再次伤害,其处境十分悲惨,生存权利得不到保障。
    相比而言,古代中华夏对残疾人的态度还是比较文明的。
    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有时多少能得到一些救济、帮助和同情。
    有夏、商、周三代,已提出了减免残疾人税收的具体政策,如: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福。
    所谓的“六养”,除“宽疾”与残疾人有最直接的关系之外,其他的如“养老”、“振穷”、“恤贫”都与残疾人的生活有一定的间接的关系。
    而这些政策并不只是想法而已。
    当时还能指派小司徒、乡师等地方官“九比之数,以辨其贵贱老幼废疾”——
    具体执行鉴别残疾人,减免残疾人税收和安排残疾人生活的相关事宜。
    沿袭夏、商、周时代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有的诸侯小国在进行改革时也开创了问疾、养疾之举。
    所谓“养疾”,就是将残疾人“收而养之,官之衣食”。
    跟之前孔丘所提出的主张一模一样。
    秦汉、三国、南北时期,某些开明的皇帝还派大臣优恤残疾人。
    为了使优恤残疾人的举措能够实施,历朝历代也都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救济机构。
    救急不救穷!
    庆忌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即便吴国不缺奉养残疾人的开销,庆忌也期望他们能找到自己的谋生之法,不必忍饥挨饿,在冬天还有被冻死的危险。
    ……
    在孔丘、孙武、范蠡、伍子胥四个大臣离开后,偌大的公堂中,只剩下庆忌父子三人。
    “熙儿,跪下!”
    “父王……”
    “寡人让你跪下!”
    再一次被庆忌呵斥的吴熙,吓得瑟瑟发抖,连忙“扑通”一声,跪在了庆忌的面前。
    “知道自己何错之有否?”
    闻言,公子熙低着头,眼珠子转悠了几下,旋即磕头道:“请父王恕罪!儿臣知错了!”
    “儿臣一介孺子,不该妄议国政!”
    “错!大错特错!”
    庆忌面色冷澹的盯着跪在自己脚下的吴熙,沉声道:“寡人让你跟鸿儿听政,便有意让你二人参政议政,何以妄议国政?”
    “看来,你还是执迷不悟……”
    “父王!”
    这时,长公子吴鸿站了出来,跟二弟吴熙一起下跪,朝着庆忌作揖道:“熙弟年幼无知,言残疾者之政甚严苛也。”
    “而今熙弟已知错,定然改错,还请父王见谅!”
    “父王,儿臣知错了!”
    吴熙连忙匍匐在地上。
    “年幼无知?”
    庆忌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正所谓三岁看老,吴熙如今已经七岁,生性这般顽劣,心肠这般歹毒,若不及时纠正,日后还了得?
    孩子还小,打一顿就好?
    不!
    光是打一顿,还无法让吴熙真的长长记性。
    庆忌心里,已经起了将顽劣成性的吴熙流放民间几年的心思!
    要是吴熙还不能改一改自己心性,庆忌不介意当做自己没有生过这个儿子!
    反正,庆忌有十几个儿子,不缺公子熙一个!
    ……
    离开卑梁后,庆忌的出巡队伍又一路向北,跨过淮水,与滕、薛、邾、莒、郯、钟吾、蔡、徐八个自己的附庸国在钟吾简单的会晤之后,又一路西巡南下。
    途经居巢的时候,正在慰问当地官民的庆忌,忽然接到一道急报。
    楚国公子胜率数千兵马突袭吴国六邑,大捷,破六邑,又进一步攻克潜邑,大破吴军,吴国征西将军熊子丹仓皇出逃。
    得知这一战报的庆忌,立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