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455章 会猎于随

第455章 会猎于随(1/2)

    “秦军若要救楚,则必然会南下武关,申地,便是秦人的必经之地。”
    庆忌又走下陛台,指着脚下羊皮地图上一个名为“申”的地方,环视一周,看着在场的孙武、范蠡、伍子胥和伯噽,缓声道:“申地,也就是楚国的宛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其地贯通南北,历来就是楚国北上之要冲。”
    “寡人之意,是派一良将,以一万步卒抢先一步攻取宛城,以阻击秦军进入楚国腹地!”
    孙武等人闻言,都不禁微微颔首。
    以他们的目光,同样是看见了宛城这个地方的险要之处。
    宛县,堪称是楚国的一个大县,由申、吕两城组成。
    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国日益强大起来,先后向北吞并了汉水流域诸国,吕、申两国也被楚文王所灭。
    楚国占据这片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的土地之后,便在这里建置宛邑,作为问鼎中原的基地。
    宛之名,即自此而始。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天子册封的诸侯中,有三个申国。
    一个是西申国,一个是东申国,一个是南申国。
    西申国是叔齐之子孙建立的国家。
    原本,申人生活在大河(黄河)一带,后来移到西边的故邰国、扶风之地聚群而居。
    周穆王姬满西巡时,叔齐子孙协助有功,被周穆王封侯爵,因称申侯,史称其为“西申侯”。
    后又被称作“申戎”,亦称“姜氏之戎”,因为申人是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的混血,是申国最先的发源地。
    当太子姬宜臼被废之后与母亲逃奔西申以求外公申侯之助时,申侯联合了鄫国、犬戎进攻西周王室并杀了周幽王姬宫湦。
    而早在两百年前,西申国就被秦国顺带吞灭。
    其国民四散迁逃,王族子孙以及国人亦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申氏。
    南申国则是在周宣王时,周王室为了加强对南方局势的控制而建立的一个国家。
    宣王封妻舅申伯在淮河上游地区,南申国的封地是周王朝控制南方的门户重镇。
    周平王东迁以后,南申是东周王室的南大门。
    为了防备荆楚侵犯,周在此驻扎了军队。
    申国也加强了与中原内地诸侯的联系,曾将申女嫁于郑武公。
    这个南申国最后为楚国所灭,正式成为宛县的一部分。
    东申国其实是南申国的延续。
    楚文王灭南申侯之后,曾将南申国的部分贵族、平民强行迁往东面的信阳之地安置。
    申人成为强楚的附庸,成为当时楚国抗御巴国的前锋防线……
    申息之师当中的“申”,指的就是申人。
    “大王,臣愿率军攻取宛地,并阻击南下的秦军!”
    孙武主动请缨道。
    “大王,让臣跟着去吧。”
    范蠡朝着庆忌作揖道:“臣是宛地人,那里是臣的故乡,臣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
    庆忌微微颔首,但是并没有立马同意。
    宛县这个地方,偏居于西北一隅,距离联军的主力太远,鞭长莫及,粮秣辎重很难运输过去。
    而一旦陷入秦军的围困,宛城的吴军,就成了一支孤军,只能孤军奋战。
    值得一提的是,宛地到随国,相隔也不过三百多里。
    但是,这其间一马平川,都是旷野,无险可守。
    这也就是说,秦军的战车能在那里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庆忌也不敢随便派出运粮队伍,为宛县的守军输送粮秣辎重。
    这不是很危险吗?
    经过一阵深思熟虑后,庆忌最终做出决定。
    “寡人之意,让白公胜为大将,少伯你为副将,领兵一万,攻取宛县,并在那里抗击南下的秦军。”
    “啊,这……”
    此言一出,孙武等人无不瞠目结舌。
    伍子胥忙道:“大王,恕臣直言,白公胜有将才,然其长于正面厮杀,而非防守之战。”
    “且白公胜其人,刚愎自用,未必能听得进范内史的计谋!”
    闻言,庆忌只是摆了摆手道:“寡人知道。然,这一回白公胜非去不可。”
    “宛县是守不住多久的。少伯,若到危急关头,寡人准许你弃城而逃,或向秦人投降。”
    庆忌拍了拍范蠡的肩膀,意味深长的道:“少伯,白公胜有嗣子,你知道该怎么做吧?”
    “诺!”
    范蠡立马醒悟过来。
    孙武等人也是如梦初醒。
    不必庆忌说得太过明白,在场的几个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且机智过人,如何能参悟不出庆忌这话语中的含义?
    庆忌这是让白公胜去送死!
    白公胜此人,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