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498章 兴建吴王宫

第498章 兴建吴王宫(1/2)

    申包胥都已经将话说到这份上,庆忌若是不收下和氏璧,就不礼貌了。
    不过,楚国这一口气送上那么多珍贵的东西,还包括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也不禁让庆忌心中倍感狐疑。
    楚人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
    “大王,臣此来,还奉楚公之命,将楚国两千人的能工巧匠,送给吴国,送给大王!请大王笑纳!”
    申包胥又朝着庆忌躬身行礼道。
    这一下,庆忌难免有些受宠若惊。
    “楚公客气了。楚公的美意,寡人心领了,然,我吴国并不缺能工巧匠……”
    庆忌并没有撒谎。
    不论是木匠也好,铁匠也罢,其实吴国都不缺。
    当然,工匠都是一些技术型的人才,对于吴国而言,多多益善。
    只不过庆忌还不知道楚人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以有所顾忌。
    申包胥微微一笑道:“大王何须客气?”
    “我楚国诚心侍奉大王。”
    “大王也曾在郢都王宫住过,不知大王以为,楚宫与吴宫相比较,如何?”
    庆忌闻言,思考了一下,便道:“自然是楚宫更胜一筹。”
    这一点,庆忌不得不承认。
    毕竟吴国迁都于金陵,不过六年的时间,而楚国定都于郢的时间何止百年?
    历史上,由于历史的原因,楚国的都邑曾几经变迁,其所迁的都邑又频繁,是其他周初诸侯所难以比拟的。 无错更新
    郢字来源在“郧”,郧地是楚国的故土。
    楚国先祖在那里生息立国,楚人有深厚的恋土情节,于是就将郧字的贝改成王代指国都,此后迁都之地均称作郢。
    当然,现在的郢都,其实只是楚人的第二个都城。
    第一代楚子熊绎,居住在丹阳,所以丹阳就是楚国的第一座都城。
    在一百多年前,楚文王就将楚国的都城,从丹阳迁到现在的郢都。
    两相比较之下,吴王宫与楚王宫无法相提并论。
    不论是占地面积也好,或是富丽堂皇的的程度,二者都不可同日而语。
    相对于金碧辉煌的楚王宫,庆忌的吴王宫,则是显得比较寒碜。
    因为庆忌是一个务实求真之人,不在乎面子工程。
    所以这些年来,吴国的王宫就一直保持着最初的状态,跟在吴都的旧王宫差不多。
    “大王!”
    申包胥慨然道:“大国,应该有大国的气象!”
    “臣曾到过许多国家的都城,国力不同,规制不同。”
    “在臣看来,吴国的王宫莫说是相较于原来的楚王宫,便是鲁国、郑国、宋国这些国家的禁宫,都有所不及也!”
    顿了一下,申包胥又道:“王宫,为王气之所在,而非是为国君的个人享受,事关国格,事关脸面,大王切不可马虎!”
    “我楚国是为大王考虑,愿出工匠二千人,并转运木料,悉数孝敬予大王,为大王建造一座雄于天下,更胜于楚宫的王宫!”
    “……”
    楚人竟然这么大方?
    不止是工匠,就连木料都承包了?
    而且无条件送给吴国?
    庆忌一时之间,也是踌躇满志。
    对于这座寒碜的吴王宫,庆忌心里其实是不满已久的。
    正如申包胥所言,王宫不止是庆忌居住的地方,更代表着吴国的脸面。
    现在吴国的王宫,已经配不上庆忌的身份,配不上吴国的国力!
    不过,众所周知,修建宫殿,是十分损耗人力物力和财力的。
    物力和财力还好说,关键是这人力!
    吴国的人口不少,土地幅员辽阔,可谓是地大物博。
    但,庆忌要修建宫殿,无疑会征发大量的劳役,用来运输。
    木料,建造宫室。
    若是把控不好一个度,难免会劳民伤财。
    “大王!臣以为申子所言极是!”
    廷尉伯噽立马出列道:“大王现在是万乘之国的君主,宫殿却连宋、鲁、卫此等千乘之国都比不上,实在不妥!”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有鉴于此,臣窃以为,只有世上最华丽的宫殿,最大气的宫殿,方能配得上大王尊贵的身份,方能配得上我吴国强大的国力!”
    伯噽那衣服来跟宫殿做比较,的确是比较形象的。
    王即国家,宫殿就是王身上的衣服,彰显着尊贵的气质。
    庆忌于是眯着眼睛,环视一周,看着陛台之下的公卿大夫,问道:“对于申子、廷尉所言,二三子以为如何?”
    听到这话,群臣都不禁面面相觑,不知所云。
    说真的,他们也是认为吴国现在的王宫,有些寒碜,配不上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