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577章 教化之功

第577章 教化之功(1/2)

    奉天殿内,庆忌穿着一袭玄色赤纹的冕服,头戴平天冠,一手握着龙渊剑,端坐在陛台之上。
    庆忌环视一周,看着下面的公卿大夫们,缓声道:“二三子,近日来,寡人接到奏报,吴郡各县,皆有老吴人与新吴人之间的矛盾激化,继而争斗,甚至是大打出手。”
    “这已经不是一家一户之间的争勇斗狠,而是一村与一村,一寨与一寨之间的恶斗、血战!”
    “若不加以控制,想出妥善的应对之策,恐怕形势无法遏制,造成我吴国的内乱……”
    庆忌这可不是在危言耸听。
    所谓的新吴人,其实是被庆忌强制从滇郡、黔中郡、交趾郡的五万户,大概是五十余万人口迁移到吴郡,以充实人口。
    至于老吴人,则是吴国本土的黎庶。
    “大王!”
    这个时候,作为吴国老世族大臣的太仆申息忍不住站了出来,手持牙笏,朝着陛台上的庆忌躬身作揖道:“大王,南人生性桀骜不驯,不服王化,被迁徙到我吴郡,吴国本土,那是他们的荣幸!”
    “然而,我吴国使这些贱民脱离穷山恶水,得以小有所依,老有所养,他们却是不思感恩,反而还屡屡出手伤人,实在是罪该万死!”
    “臣以为,对待那些不知悔改,以武犯禁的南人,大王应当予以惩罚,最好是流放为劳役,为吴国修建岭南新道,或者西南官道。”
    “以示惩戒,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还不等庆忌发言,少府被离以及上大夫狐庸等大臣,就立刻赞同并进言道:“太仆所言极是!”
    “大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南人居于吴地,始终是一个隐患!请大王将他们迁往豫章郡、泗水郡或者南阳郡等郡县,而不可滞留于吴国本土!”
    “请大王三思!”
    “……”
    庆忌还是没有说话。
    “不妥!”
    此时,已经升任御史中丞的邓析出列,朝着庆忌躬身行礼后,便朗声道:“大王,让那五十余万的新吴人居于吴郡,是为我大吴之国策,怎可因一时之争端而废止?”
    “自大王推行的第二次变法以来,吴人皆奉公守法,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只是新吴人适才定居于吴地,无法适应吴国的法度,也是情有可原!”
    “国策,可朝令夕改乎?”
    闻言,申息涨红着脸,指着邓析的鼻子破口大骂道:“邓析!汝这恶贼!汝怎敢教唆大王行此厚此薄彼之事?”
    “南人不是五万,不是十五万!而是五十万!”
    “以吴郡这一地之力,才多少黎庶?也不过六十万人!”
    “这到最后,吴郡究竟是我吴国的吴郡,还是南人的吴郡?”
    邓析听到这话,只是冷笑一声,说道:“太仆此言差矣。”
    “你口口声声将新吴人称之为‘南人’,究竟是是何居心?”
    “是在歧视新吴人乎?”
    “……”
    申息愣了一下,然后愤愤不平的拂袖道:“老夫可没有说这种话!你休要诽谤!恶意中伤老夫!”
    “呵呵呵呵,是吗?”
    邓析轻蔑的笑了笑,然后又朝着庆忌进言道:“大王,不论是老吴人也好,新吴人也罢,都是大王的子民,都是我吴国的黎庶。”
    “大王何以不可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
    说真的,庆忌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作为一国之君,作为一个上位者,庆忌自然是要做到公平公正的。
    只是在庆忌的心中,看重的还是老吴人。
    为何?
    因为老吴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与吴国的王族休戚与共。
    老吴人,才是吴国的根基,安身立命之本。
    至于新吴人日后未必不能成为吴国的根基,只是短时间内,收不到多少的效果……
    邓析又道:“大王,若是如太仆、少府他们适才所言,将新吴人全部打散,分于豫章郡、泗水郡和南阳郡等郡县,岂可乎?”
    “没有了精兵强将的震慑,桀骜不驯的新吴人,岂不是趁势揭竿而起,或者落草为寇?”
    “这后果,将会更加严重!”
    “请大王明察!”
    庆忌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想尽早的遏制住,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邓析,汝可有对策?”
    庆忌想听取一下邓析的意见。
    邓析闻言,在沉默了一下后,接着说道:“大王,臣以为,可将那五万户的新吴人,全部打散,以户为单位,居于老吴人各户之间!”
    “同时,以乡为一个地域,限制任何新吴人出境,勿使私斗继续,黎庶血流不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