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624章 徙民实边

第624章 徙民实边(1/2)

    “荒谬!荒谬!”
    计然的话音一落,伍子胥便瞪着眼睛,怒容满面的道:“移民虚边?太宰,汝所言,岂不是在滑天下之大稽乎?”
    “岭南六郡,闽中郡、庐江郡、苍梧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西南三郡,交趾郡、黔中郡、滇郡!”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南人之数,何其之多也?有至少一百多万口!”
    “疆域何其之辽阔也?这南方九郡,占据了我吴国将近三分之二的版图!”
    “岂能舍弃?再者说,南人尚且桀骜不驯,不服王化,若擅自强制性迁入内地,再生叛乱,如之奈何?”
    伍子胥所言,不无道理。
    岭南六郡也好,西南三郡也罢,都是吴国付出了极大代价,才攻取下来的地盘,怎能轻易割舍?
    就算庆忌答应,怕是那些为吴国开疆拓土,为之流血牺牲的将士,都不一定能答应。
    他们用自己的剑,用自己的血,用自己的性命,为国家开拓疆土,怎能见得了被自己的国君轻易丢弃?
    “大司马此言差矣!”
    计然澹澹的道:“西南三郡,以及岭南六郡,遍地都是崇山峻岭,瘴气丛生的不毛之地,屯田垦荒的难度极大。”
    “若能将那里的黎庶迁入内地,可使我吴国本土人口充实,内地的耕地将会被大量开垦出来,有何使不得?”
    说到底,计然的这一主张,也是在为吴国着想。
    要驯服南方的新吴人,最快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将他们迁移到吴国本土。
    就跟庆忌当年在征服西南之地的时候,将五万户的滇人、濮人、哀牢人,以及骆越人都迁入吴郡一般。
    效果显着!
    吴郡仅剩的荒芜土地,被大量的开垦出来,为吴国创造了不少的财富。
    有鉴于此,计然才会主张移民虚边。
    “大王,臣以为太宰所言极是!”
    已经改任右丞相的孔丘,第一时间出列道:“与其耗时费力的消化南方九郡,倒不如迁移南方九郡之民,移入内地,开垦荒地,使其在江淮一带屯田开荒。”
    “如此一来,不出十年,则江南必然大治,民殷人实,志气昂扬。”
    “不出五十年,迁移所来之南民,必当心向吴国,心悦诚服!”
    “请大王明鉴!”
    随着孔丘的发言,左丞相文种、治粟内史曾点等公卿大夫,都纷纷站了出来,表示赞同。
    迁移南方九郡的人口,的确能让吴国最大限度的消化这些原本为蛮夷的黎庶,让他们跟吴国合同一家,不分彼此。
    但是,这符合庆忌的最终目的吗?
    不,并不!
    岭南六郡也好,西南三郡也罢,都不是吴国的固有领土,也不是祖宗之地。
    只不过,只是吴国付出了极大代价,这才攻取下来的地盘,庆忌怎么能舍弃?
    野心勃勃的庆忌,甚至是将珠涯岛(hai南岛)、夷洲岛(弯弯岛),及其附属的岛屿都拿了下来,作为吴国的固有领土。
    庆忌的野心,是显而易见的。
    为什么计然、孔丘、文种这些大臣就不明白,是明知故犯,非要跟庆忌对着干吗?
    非也!
    他们的初心,同样是在为庆忌考虑,为吴国考虑。
    在孔丘发言后,文种甚至还进言道:“大王,臣记得,大王曾说过,‘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若是不能轻易守住那些疆土,吴国要之何用?”
    “……”
    庆忌没有说话。
    这个时候,伍子胥、范蠡、伯噽等人都站出来,反对计然、孔丘等大臣移民虚边的主张。
    “父王!”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公子鸿忽然站了出来,朝着庆忌躬身行礼道:“儿臣以为,我吴国的疆域虽大,却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哪怕是一个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轻易割舍?”
    “迁移南方九郡之民于内地,固然可以使吴国大治,得其民力,却以付出大片疆土为代价,儿臣以为不值!”
    顿了一下,公子鸿朗声道:“昔日我吴国的先祖太伯、仲雍断发文身,教民耕种,融入荆蛮之地,于是上千小部族,自愿归附于太伯!”
    “先祖尚且可以开拓进取,何以后世儿孙不可?”
    “父王!莫说是几代人的时间上百年,便是数百年之久,又当如何?”
    “我吴国千秋万代,可使社稷昌盛,长治久安,则南方九郡,何以不能与吴国合同一家,不分彼此?”
    闻言,庆忌点了点头,颇为赞赏的看着公子鸿,笑道:“善!”
    “二三子,这便是寡人的儿子,吴国的公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