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635章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

第635章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1/2)

    金陵城西侧,公子吴鸿的府上。
    此时,在书屋当中,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公子鸿坐于主位,坐在一侧的,正是公子鸿的恩师,吴国的右丞相孔丘。
    两边的席位上,端坐的人,无不是达官显贵。
    不过,人数并不多。
    有公子熙、治粟内史曾点、少府被离、太仆申息、上大夫狐庸,以及庆忌的两个叔父,位居九卿的烛庸、掩余。
    这可谓是高朋满座。
    九卿之位,占了五个,特设九卿一个,另外两个则是吴王的公子。
    八个人坐在一起,商议大事。
    何事?
    自然是为帮助公子鸿夺嫡……
    此时,孔丘皱着眉头道:“公子,大王欲立储,而今诸公子当中,唯有公子你,以及恒公子为候选。”
    “恒公子为人,酷似大王,若日后继承大位,必定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而枉顾民生大计。”
    “公子不论是为了自己,为了如梦夫人,或是为了我等,为了吴国的万民,切莫悲悯自己!”
    闻言,吴鸿长叹一声道:“先生,你说的这些,鸿都知晓。”
    “然,吴王之位,本非鸿所愿也。”
    “若恒弟能继承父王的意志,守土开疆,我等何不能辅左他,成就一番空前绝后的伟业?”
    孔丘听到这话,有些气恼的说道:“鸿公子,你怎么还不明白?”
    “而今乃是大争之世,国在争,人也在争!”
    “公子若不争,难道日后便能安生吗?”
    “须知,以恒公子的为人,意识到公子你对他的威胁性后,绝不会心慈手软!”
    “……”
    公子鸿三缄其口,没有说话。
    这个时候,坐在下首的公子熙缓声道:“兄长,先生所言极是。”
    “我吴国的嫡庶之争,已经不是争一口气,单纯的兄弟之争、王位之争。”
    “昔日齐桓公晚年的五公子之乱,岂不是血淋淋的例子?”
    “兄长岂能这般爱惜羽毛,爱惜自己的名声,继而枉顾家国大义?”
    “我……”
    公子鸿心里实在是无奈。
    他对于王位,本身就没有多大的兴趣,都是孔丘、申息、烛庸这些大臣非要推他上位不可的。
    只是,公子熙所言,不无道理。
    当年的齐国“五公子之乱”,造成的内耗是难以估量的。
    在齐桓公晚年,易牙、竖刁与启方三人乱政,再配合齐室五公子,那一团混乱持续了四十年之久。
    所谓的五公子之乱,实际上有六位齐国公子在内,一位是合法继承的储君,剩余的五位公子则是非法争夺君位的人。
    六位公子分别是公子无亏、公子雍、齐孝公吕昭、齐昭公吕潘、齐懿公吕商人、齐惠公吕元。
    齐桓公在位时,曾经立公子昭为储君。
    但齐桓公死后,易牙与竖刁滥杀群吏,并扶持公子昭的哥哥公子无亏上位。
    但公子无亏实际上是庶子出身,根本无法统领齐国。
    出逃的储君公子昭,前往宋国,请来当时可能成为春秋第二霸主的宋襄公帮忙……
    结果,齐国黎庶本就怨恨易牙、竖刁乱政,弄得齐国上下民不聊生。
    一听宋国带军队来攻打,便里应外合,杀了竖刁,并绞杀了公子无亏。
    公子无亏在位只有三个月,死后也无谥号。
    公子昭在宋襄公的帮助下顺利继位,成为齐孝公。
    之后剩余的齐国公子相继弑杀储君继位。但其中有一位公子雍,是从头到尾都没有成功登上君位的人。
    】
    齐国历经五公子之乱后,国力那是大不如前……
    试问,这样的惨痛教训,吴国怎能不引以为戒?
    “兄长!”
    见到还是迟疑不决的公子鸿,公子熙不禁站起身,跺了跺脚,愤愤不平的道:“岂不闻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
    “兄长若不争!难道要让吴恒得逞吗?”
    “论学识,论德行,论能力,吴恒可及兄长乎?”
    “再者说,吴恒为人,高傲自负,向来不与诸兄弟友善。若他日后继承大位,则我等兄弟,且不说有无杀身之祸,恐怕难有出头之日!”
    “父王择良师,给予我等兄弟传道受业解惑,不正是期望吾等能为吴国之益强,贡献出一份心力乎?”
    “难道兄长要辜负父王的厚望?”
    一听这话,公子鸿哪里能答应?
    孝顺如公子鸿,对于庆忌的淳淳教诲,是永不敢相忘的。
    不过,公子鸿还是深深地看了一眼公子熙。
    这厮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