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670章 郊天之礼

第670章 郊天之礼(1/2)

    公子恒的话音一落,跪在地板上,早就被吓得冷汗直冒的公子鸿,忍不住磕着头,潸然泪下的冲着庆忌道:“父王!”
    “废嫡立庶,于礼法不合!儿臣怎敢给予储君之位?”
    “恒弟为嫡长子,有父王之遗风,文武兼备,仁德有方!”
    “儿臣愿辅左恒弟,继承父王之志,守土开疆,将我吴国打造成为傲视华夏九州的最强之国!”
    “……”
    都不争储君之位?
    庆忌不禁若有所思起来。
    对于公子恒,庆忌是不信这厮无意于储君之位。
    迫于无奈,公子恒只能选择放弃继续竞争储君之位而已。
    至于公子鸿,庆忌了解他的为人。
    公子鸿可能并无夺嫡之心,更多的,是背后的孔丘、曾点、申息、烛庸这些人在推动。
    眼前的这一幕,让庆忌不禁想起了昔日宋国的“让国之美”。
    话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次子,为宋桓公的正室宋桓夫人所出,故而兹甫是嫡子。
    兹甫还有个庶兄目夷,而目夷的母亲只是地位一般的妾侍。
    因此,目夷是庶子,兹甫以嫡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
    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兹甫本应是继位之人,可是兹甫在父亲面前恳求,要把太子之位让贤于庶兄目夷。
    目夷辞而不受。
    为了躲避弟弟的让贤,目夷逃到了卫国,兹甫的太子之位没有让出去。
    目夷在历史上,可谓是一个“大贤”。
    宋襄公即位后,目夷担任左师,处理朝政大事,宋国由此安定太平。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不听目夷劝谏,以小国身份召开诸侯盟会,结果遭楚国擒获,后得以释放回国。
    之后,宋、楚两国之间爆发泓水之战,由于宋襄公不采纳目夷的谏言,错失出战良机,最终导致宋国在此战惨败……
    若当时的目夷继承宋国的国君之位,可能会改变天下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目夷字子鱼,因担任司马,故称司马子鱼,为鱼姓始祖。
    “父王!”
    见到庆忌没有说话,公子鸿连忙道:“儿臣愿到岭南,出任一方县令,还请父王成全!”
    “实在不行,儿臣愿为闲人,周游列国,终身不返回吴境……只求恒弟能安心。”
    “……”
    这个懦夫!
    他这是要当逃兵!
    庆忌眯着眼睛,心里对于公子鸿的这种行为,很是不满。
    实际上,公子鸿的确是害怕了。
    季蔻、吴恒母子二人,以巫蛊之术陷害如梦,诅咒王后?
    这可是天大的罪过!
    可想而知,一旦庆忌动怒,一气之下将如梦打入冷宫,也是情有可原的。
    至于公子鸿,不是会被终身圈禁,就是不得不出逃……
    出逃他国的公子,往往能享受着较高的待遇。
    如吴鸿这样的大国公子,在中原列国都能过得十分滋润,说不定还能混成一个封君。
    在得知宫中祸事的时候,公子鸿在孔丘、曾点等人的劝说下,的确已经准备出逃,等待时机再看看有无机会杀回吴国,跟公子恒争位。
    好在,庆忌及时下诏,让公子鸿进宫。
    不然公子鸿说不定已经在半路上了。
    当然,以公子鸿孝顺的为人,念及自己母亲如梦可能被打入冷宫的情况下,断然不可能自己逃难。
    “储君之位,不是你们能让来让去的。”
    庆忌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下,然后扫视一周,看着在场的诸公子,说道:“你们身上,流淌着的,是寡人的血脉,是吴国王族的血脉!”
    “寡人,不想看见你们兄弟相残,同室操戈。”
    “有一件事,寡人要让你们记住,千万记住。无论如何,手上都不能沾有亲兄弟的血……”
    古往今来,祸起萧墙的事情,不知凡几。
    庆忌这是在给诸公子打一剂预防针。
    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不过,庆忌是真的期望他们能够兄弟和睦,没有争国夺位之事发生。
    这种苗头一旦出现,往往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所以,这一次庆忌趁着事情没有闹大,准备做个了断。
    “父王教诲,儿臣谨记于心!”
    诸公子都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
    翌日,庆忌便召开大朝会,颁布一道诏令,册封吴恒为吴国的储君。
    在不久之后,太子恒便将出镇郢都,为吴国镇压故楚之地。
    为了让太子恒方便行事,庆忌特意命田穰苴、曾点,以及一众能干的公卿大夫,跟着太子恒前往郢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