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752章 议国策,平天下

第752章 议国策,平天下(1/2)

    翌日,庆忌便下诏,将原本屯驻于郢地的军队,整顿一番后,准备调回金陵。
    原来坐镇于故楚之地的太子恒,在出巡结束后,也将折返金陵。
    这是必然的结果。
    原因有二。
    其一,楚国覆灭已久,南郡、南阳郡原本此起彼伏的叛乱,已经有所缓解,不需要那么多的驻军以备不测。
    其二,太子恒坐镇故楚之地甚久,拥兵自重,让庆忌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别的且不说,三千人的赤焰军,竟然只听从太子恒的军令,而不遵照庆忌的王命。
    倘若太子恒日后要起兵叛乱,岂非引发吴国一场规模空前的内乱?
    太子恒文武兼备,能力很强,却也让庆忌不能放心。
    毕竟,生于帝王家,谁敢保证太子恒会不会为了王位,有朝一日公然起兵,要弑君弑父以篡位?
    结束了郢都之行后,庆忌的出巡队伍,又一路西向,来到了汉中郡巡视。
    吴国的汉中郡,总的来说,就是商于之地。
    汉中郡作为吴国的西北边陲之地,与巴国、秦国接壤,地理位置很是关键。
    不止是军事上的重要地理位置,还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堪称是“吴秦咽喉”。
    然而,这一次的庆忌,在巡视少习山那里的武关后,并没有止步,而是又接着前往庸地,登上方城山俯瞰那里的山川河泽。
    而庆忌的目光,则是一直面向西边,眼神之中,充满了一种名为“野心”的光……
    庆忌脚下的土地,以前是庸人的国土。
    庸国,曾经是商朝的一个方国,后来跟随周武王伐纣,作为“牧誓八国”而存在。
    虽然是蛮夷出身,不过得益于庸国曾在牧野之战中出力不少,故而在武王伐纣成功,建立周王朝后,庸国被封了一个伯爵。
    庸国虽偏居一隅,不过物产丰富,最典型的,莫过于“盐”。
    早在夏商时期,庸人就开发了盐泉,用以煮盐。
    不过,庸国是紧邻着楚国的,楚国想扩充地盘的话,向中原地区发展的话,必然要铲除庸国这个拦路虎。
    因此,楚人一得到机会立刻发动战争,庸国大败,丧失了大片领土。
    到楚庄王的时候,庸人率群蛮以叛楚,最终遭到灭顶之灾……
    对于已经灭亡的庸国,庆忌自然是并不关心的。
    他真正在意的,还是庸地西面的巴蜀!
    ……
    夜幕降临。
    在庸城的大堂当中,仍旧是灯火通明的一番光景。
    披坚执锐的宿卫,站在大堂的四周,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
    没有庆忌的许可,任何闲杂人等,都不得靠近一步。
    此时,在大堂里,庆忌高坐于台阶之上。
    下首所坐着的人,只有国尉孙武、大司马伍子胥、御史大夫范蠡,还有庆忌的四个儿子,公子鸿、公子熙、公子繁、太子恒。
    在庆忌的身边,还躬身站着中车府令胶滑。
    得到庆忌的授意后,胶滑便抱着一卷羊皮地图,来到席间,将偌大地图,铺在了地板上。
    华夏列国的山川河泽,城池要塞,尽皆标注于其上,分外的醒目。
    以至于那些偏居一隅的中山国、巴国、蜀国都有……
    “二三子,我吴国而今已经成就霸业,天子致伯,天下咸服。然,寡人何以止步于此?吴国何以止步于此?”
    庆忌大手一挥,道:“皇图霸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寡人的志向,寡人夙愿,是为混一疆土,使大国无疆!”
    “诸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人亦然,国亦然!”
    “寡人,终此一生的目的,要为天下一统,让列国归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声音。那,便是寡人的声音,吴国的声音!”
    庆忌的这一野心,完全是昭然若揭的。
    即便庆忌不说,吴国的群臣甚至是列国的诸侯都能猜到。
    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夙愿!
    “寡人欲廓清环宇,包举宇内,卿等何以教寡人?”
    话音一落,众人便陷入了沉思。
    良久,公子鸿首先起身道:“父王,儿臣以为,以我吴国现如今的国力,天下未有敌手。”
    “吴国的人口,有北方诸国的三分之一不止。”
    “吴国的疆域,比北方诸国更为幅员辽阔。”
    “吴国的军队,比北方诸国更为强悍。”
    “吴国的财力,冠绝天下!”
    顿了一下,公子鸿又话锋一转,道:“然,我吴国虽有虽有人口之众,疆域之广,军队之强,财力之盛,却仍有不足之处。”
    “父王以二十年的时间,灭越吞楚,合岭南,并西南,夺淮泗,占三川,人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