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二章 议事

第二章 议事(2/3)

重起来:微末时,忙于交游,疏忽了对阿惠的教育,起事后更是无暇看管。
    他走到门外,对守在院子里的心腹家奴们道:
    “去将阿惠唤来。”
    不久,高澄进门行礼道:
    “孩儿拜见阿爷。”
    高欢摆摆手,没有寒暄,直入主题道:
    “天柱大将军死于洛阳,为父派遣孙腾往汾州报信,劝说尔朱兆早入晋阳,阿惠,你认为我是出于何意?”
    高澄若是回答不上来,高欢准备将其中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儿子听。
    自己的阿惠,自小聪颖,现在培养也不算晚。
    尔朱兆是如何被玩弄,高澄一清二楚,他组织语言道:
    “兴许是阿爷视尔朱兆为掌中玩物。”
    高欢剑眉微挑,心想自己的反意真写在脸上?
    否则为何连十岁的儿子都能知道。
    “你继续说。”
    高澄应了一声,继续道:
    “阿爷见疑于尔朱荣,方被置于晋州,晋州虽富,但绝非王业所在。如今阿爷遣孙长史北上传讯,此举可得尔朱兆信任,若能借此离开晋州,犹如蛟龙入海,再不受尔朱氏节制。”
    这番话一出,高欢再不将高澄当做十岁孺子看待。
    他拍拍身边的蒲团:
    “阿惠,坐过来。”
    待高澄坐下,高欢郑重地问道:
    “既然晋州不足以成事,那何处可为基业?”
    高澄神色依旧平静,并无半点得意:
    “阿爷心中早有定数,何必考校孩儿,当初北镇动乱,阿爷不愿从贼,与怀朔、武川两镇豪杰共守怀朔镇城。待迁居河北,仅数月,六镇乡民又叛,怀朔、武川二镇豪杰尽皆投身义军,无非是北疆穷苦,难以成事,而河北富庶,得之可为王业。”
    高欢很满意这个答案,他又问道:
    “河北如何可得?”
    “需河北士族襄助。”
    “如何使河北士人助我?”
    “关键在天子。”
    “为何?”
    “天子潜蕃时,与河北士族广施恩义,河阴之变,尔朱荣囚禁天子,渤海高氏据河济之地叛乱。天子脱困后,仅一封书信便劝降了渤海高氏,天子若死于尔朱氏之手,河北士族必定群情激愤。”
    两父子一问一答,高欢再也沉不住气,放声大笑:
    “我无天柱之忧矣。”
    “阿爷,若是尔朱氏不杀天子又该如何?”
    高澄故作懵懂,他这个年纪可以聪明,可以眼光长远,但绝不能腹黑。
    高欢抚着高澄的脑袋,语重心长道:
    “尔朱兆得晋阳,继承晋阳军队,其势为诸尔朱之首,天子也必然会落入他手,届时便是为父寄去书信的时候。”
    “阿爷是要教唆尔朱兆弑君?”
    “不,为父要告诉尔朱兆,天子身负众望,万不能有弑君之心,其人少智,他既会以为我忠心为他着想,又会认定天子不可留。”
    玩阴谋诡计,操弄人心,高欢可太熟悉了。
    “孩儿多谢父亲教诲。”
    “阿惠,往后我与下僚商议大事,你可随侍左右。”
    “孩儿承蒙父亲信重,必尽心竭力,为父亲筹谋大业。”
    “好!好阿惠!好孩子!”
    父子两相视而笑。
    高澄也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比原主早了两年参与大事谋划。
    他需要尽早的参与高欢霸业,如此才能积累威信,尽可能地减少将来汉化改革的阻力,毕竟高欢的根基在于一直追随他的六镇鲜卑。
    才辞别父亲,母亲娄昭君遣来的婢女已经候在外边。
    母子才见面,娄昭君就迫不及待的关心道:
    “你阿爷将你唤去是为了何事?”
    “阿爷考校孩儿才学,准许孩儿往后参与大事决议。”
    “看来阿惠的才学得到了你阿爷的认可。”
    娄昭君心情愉悦,脸上洋溢着由衷的笑容。
    当初相依为命的苦日子,让母子间的感情尤为深厚,否则也不会将他骄纵得叔父才死数月,便干出同样的荒唐事。
    “是阿母教导得好。”
    高澄乖巧道。
    “日后参与议事,要多学少说,对待追随你阿爷的长辈们,持礼要恭敬,莫要怠慢了他们。”
    娄昭君拥着高澄,敦敦教诲。
    此时的她还不是北齐皇位数次兄终弟及的主导者,反而一心牵挂在最疼爱的长子身上。
    “阿母,阿兄。”
    年仅五岁的高洋一进门便看见依偎在一起的高澄母子。
    要说不嫉妒,那都是假的,同为父母子嗣,兄长相貌俊朗,而自己不仅丑陋,更伴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