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一百二十一章 灵州变故

第一百二十一章 灵州变故(2/3)


    当然这样的转变是好是坏,很难言说,终究是被苦难磨平了棱角。
    对于宇文泰来说自然喜闻乐见,对于元修来说可不见得就是好消息。
    当宇文泰得知高澄奏请清查豪族隐户,他清楚短时间内高氏不会西顾,冒着关东不稳、豪族叛乱的风险,死磕关中雄关险隘,这种事情宇文泰自问是干不出来。
    《我的治愈系游戏》
    他立即整顿兵马,准备趁此机会解决灵州曹泥这个祸患。
    曾经的关陇三小强,侯莫陈悦身死,可朱浑元叛逃,就只剩了灵州曹泥不遵号令。
    就连借口都有现成的,曹泥协助可朱浑元叛逃。
    宇文泰一方面向元修上奏,请求授予曹泥女婿灵州镇城大都督刘丰,为卫大将军,希望以此离间曹泥、刘丰这对翁婿。
    另一方面则筹备粮草,准备以武力解决曹泥。
    刘丰完全不理会宇文泰的拉拢,好友可朱浑元当初的一番话言犹在耳,出于对高欢的仰慕,让刘丰并不在意关西朝廷的官职。
    而在听闻了高欢嫡长子高澄的事迹后,更是坚定了刘丰归附高氏的心思:
    ‘我原本以为高欢已经天下无敌了,没想到有人比高欢更勇猛,这是谁的儿子!’
    离间计失败的宇文泰并不气馁,七月初八,宇文泰派遣赵贵、李虎、李弼三人领军攻伐曹泥。
    于此同时,身处晋阳的小高澄,高欢,在准备攻灭亲家之外,在外交上取得一项重大胜利:阿至罗部归降高欢。
    阿至罗是高车部族之一,曾是北魏附庸,六镇之乱后,北魏失去对北疆的控制,阿至罗部也趁机独立。
    高欢掌权后,一直致力于拉拢阿至罗部,力排众议赐予粮食布匹以扶持阿至罗部,这样的投入也迎来了丰厚回报,阿至罗部十万户归降高欢。
    当得知宇文泰派遣赵贵、李虎、李弼三人围攻灵州曹泥,高欢当即命阿至罗部派出三万骑前往救援。
    当阿至罗人横穿荒漠抵达灵州城下时,此时的灵州几乎陷入绝境。
    从长安将消息传递到晋阳,再由晋阳的高欢下令草原上的阿至罗人救援,这期间所花费的时间,足够赵贵、李虎、李弼三人任意妄为。
    原来赵贵三人久攻不下,于是修筑堤坝,待水势高涨,掘开堤坝,水灌灵州城,当时城中积水距离只差四尺就要盖过城头。
    阿至罗三万骑赶来,虽然迫使赵贵等人退兵,可灵州却已经遭受灭顶之灾,城墙早已被洪水冲塌,城池破败不堪,百姓死伤惨重。
    “翁丈,这一次我等能坚守到阿至罗人来援,如今城防尽毁,宇文泰再攻,我等又如何坚持?”
    城中积水已经排空,劫后余生的刘丰跟随曹泥巡视各处城防,他出言道。
    曹泥同样忧心忡忡,一场人造洪水,几乎将灵州城的有生力量尽数灭绝,士卒、百姓死伤无数,又无坚城可守,关西军再来,根本抵挡不到高欢来援。
    而横穿荒漠而来的阿至罗三万骑,又不可能常驻灵州,他们只是附庸,不是高欢嫡系部队,为高欢千里奔袭他们可以接受,但离开部落常驻灵州,那就是强人所难了。
    而基于高欢的立场,他也不可能将阿至罗人西迁,给予宇文泰拉拢的机会。
    对于女婿的心思,其实曹泥早有猜测,思量一番后,他说道:
    “贤婿有何谋算,但说无妨。”
    刘丰也不藏着掩着,直抒胸臆道:
    “丰以为高王坐镇关东富庶之地,人口、钱粮数倍于关西,又手握并州胡兵二十万,能定天下者,唯有高王。
    “可朱浑元东归之前,高王许诺并州刺史,待其抵达晋阳,不止封其为并州刺史,更是赐予家宅、奴婢,又为其兄弟、部众封赏官爵。
    “高王爱才如此,翁丈何惜灵州弹丸之地?何不东归,以助高王成就大业。”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了,高欢毁诺,不愿将并州刺史一职授予可朱浑元,这才给了后面这些恩赏以做弥补,经高澄劝谏,这才授予并州刺史一职。
    可在刘丰嘴里却是高欢赐予了可朱浑元并州刺史还嫌不够,又增添了另外的封赏慰劳。
    把时间先后顺序一改变,整件事情就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
    曹泥沉吟许久,他倒不是认为高欢爱才,刘丰说得好听,但他又不是傻子,可朱浑元的历官之路早就传扬开来,大家都知道高欢无信,其子高澄重诺。
    但考虑到自己与宇文泰确实有一点不对付,关西并非久留之地,再待下去,脑袋可能要被传入长安,还不如趁此机会,在三万阿至罗人的护卫下,带领部众东归。
    一番思量后,曹泥下定决心道:
    “贤婿所言甚是,吾意遣使先行,东去晋阳,向高王请求内附,我也不能苦等高王回复,必须立即收拾,与阿至罗人同归。”
    “翁丈英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