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北士族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北士族(2/3)

上户籍后,其余家族也坐不住了。
    最先有所行动的是巨鹿魏氏。
    魏氏奉送隐户名册时,与高澄幕僚邢邵、温子昇并称的魏收随行拜访高澄。
    高澄热情地接待了魏氏众人,并与后世《魏书》作者魏收畅谈历史。
    两人因彼此严谨的史学态度而互生好感。
    高澄向魏收发出入幕邀请,而魏收也欣然响应,这也是巨鹿魏氏献上名册,却非要将魏收带上的原因,小高王心知肚明。
    随着魏收进入高澄幕府,高澄尽收北地三才。
    将来给大魏著史还是要交给魏收这样满腹才学的自己人,高欢、高澄两父子大魏忠良的形象可不容抹黑。
    纵使将来受禅,也是百官哭求,更是天子自己起意,什么群臣胁迫,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有魏收入高澄幕府的例子,清河崔氏终于开始整理隐户名册。
    清河崔氏素以门第自傲,哪怕经历过崔浩的劫难,孝文帝汉化改革,依旧将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定为四姓,以为门第之最。
    高欢幕僚崔?就曾对好友范阳卢氏子弟卢元明说:
    ‘天下最鼎盛的门第,就只有你、我两家,博陵崔氏、赵郡李氏,不足道哉。’
    高欢河北起义时,清河崔氏投效晚了一步,因为他们正忙着自己的事业。
    清河崔氏在青州领导流民十余万,反抗尔朱氏。
    然而却被掌控徐兖之地的尔朱仲远派部将击溃,首义者被杀,其余人纷纷投奔高欢。
    清河崔氏的门第就摆在那里,纵使去得晚了,也有崔?、崔仲文等人跻身高欢幕府。
    但随着高家父子明确分工,高欢主军、高澄治政以后,清河崔氏也开始急了。
    作为高氏继承人的高澄,身边围绕的却是博陵三崔。
    这三人主持京畿大都督府一切政务,一旦高澄继承其父官爵,将来篡国,士家门阀之中,还有能显贵过拥有三崔的博陵崔氏吗?
    面对这样的问题,就两种方法,要么扳倒高氏,要么派出族中子弟与三崔争位。
    三崔都在高澄麾下,但博陵崔氏一早就旗帜鲜明地支持高氏,才是被信任的原因。
    例如崔暹就是被高欢调派到高澄幕府。
    如今高氏在关东的统治已然稳固,加上高欢、高澄两父子的能力,再要将其扳倒无异于痴人说梦。
    那么可供清河崔氏选择的就只剩第二条道路。
    八月初九,高澄来到邺城已近一月,距离高洋婚期也还有半月。
    清河崔氏河北两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以及与河北一河之隔的清河青州房,三房主事之人各自带了一名家族俊彦齐至邺城,拜会高澄。
    高澄不敢怠慢,被灭了九族还能崛起的家族,哪能小觑。
    对他们的来意,高澄心知肚明,也乐于见到这种局面。
    小高王信重博陵三崔不假,尤其深爱崔季舒,毕竟他是高澄起家三幕僚,陈、杨、崔三人之一。
    但如今三崔主持京畿大都督府一切政务的局面,让敏感的高澄心生疑虑。
    这也是他执意接过索括户籍这趟差事,要往河北巡视的原因:趁机收揽人才。
    不会真有人以为小高王是担心高隆之退缩吧。
    历史上高隆之主持清查隐户之事,虽然历经波折,但终究为朝廷带来大量户口。
    再看高澄亲赴河北,这些士人门阀不仅要主动给他献上隐户,还要往小高王身边硬塞族中后起之秀,双赢!
    高澄对于各个家族带来的俊杰,总要假意考校一番,再行收下。
    每有一家献上隐户名册,就代表有一个州郡的吏员必须奔波辛苦。
    殷州有赵郡李氏、定州有博陵崔氏、冀州有渤海高氏、相州有清河崔氏,在这些顶级门阀的带动下,河北南部其余家族也纷纷配合。
    河北大族只剩了幽州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同样算是高氏元从,他们唆使北魏神算子刘灵助反叛尔朱氏,刘灵助死后,恰逢高欢东出,曾经与刘灵助密谋的范阳太守卢文伟立即投奔高欢。
    高欢彻底掌控关东后,将卢文伟由河北北部的安州刺史,调任东雍州刺史。
    高澄早已去信东雍州,希望能将卢文伟的孙子卢询祖招至自己幕府。
    卢文伟收到信件后,马上去信河北交给其子范阳太守卢恭道。
    当清河开始盘点隐户的时候,卢询祖也随族老带着隐户名册拜会高澄,被高澄收入幕府。
    高欢视作难事的河北户口括检,其中最棘手的四姓五家,渤海高、博陵崔、清河崔、赵郡李、范阳卢,就这么被高澄利用各种手段,或胁迫、或利益交换,轻易解决。
    八月二十四,高洋、二姐儿两姐弟与刘蠡升子女的婚期。
    刘蠡升派往晋阳迎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