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一百四十三章 辞让官职

第一百四十三章 辞让官职(1/3)

    高季式回到家中,顾及到二哥高慎的心情,本不打算将这件事告知。
    但双目通红的模样被高乾、高慎瞧见,耐不住他们追问,这才把实情相告。
    高乾久久不语,高慎怅然若失。
    “子通你是好福气呀。”
    高慎叹息道。
    高乾却说道:
    “相王有子如此,也是我们大家的福气。”
    相王,是渤海王、大丞相的统称。
    高季式深有同感,如今的他万分庆幸四年前能够遇见高澄,也感激当时的自己能够与高澄互生亲近。
    虽然在高澄麾下不能尽展自己的才能,但冲着这份情谊,以后更要锲而不舍的为高澄建言献策,他总有一天能够看到自己的才能。
    番茄
    在晋阳逗留了几天,高季式早就整理好了情绪,送高澄回洛阳的途中,他又是意气风华的高四郎。
    高澄一路南行,并没有与被高欢招往晋阳的南汾州刺史刘丰相遇。
    刘丰往大丞相府觐见,才知道自己将要出任南兖州刺史。
    “阿惠似乎对刘刺史仰慕已久,执意索要,孤这个儿子呀,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孤也奈何不了他,不知刘刺史可愿往河南任职?”
    高欢无奈道。
    因与可朱浑元的私交,两人时常通信,刘丰对高澄早有向往。
    高澄虽然名声不是很好,但并没有降低刘丰的好感度。
    无论是高澄军政功绩,还是他劝谏高欢重诺,在刘丰看来,高澄就是一个明君胚子,这样的继承人,他早就恨不得投奔麾下。
    刘丰甚至无法压抑内心的兴奋,他激动地颤声道:
    “下官,听凭相王调遣。”
    高欢也看出了高澄与刘丰之间的双向奔赴。
    到底是自己亲儿子,子类父,能得人心。
    高欢笑道:
    “如此,便有劳刘刺史领部曲为孤镇南兖。”
    刘丰欣然领命。
    高欢并没有急着让刘丰回南汾州收拾行囊,而是在渤海王府专程设宴款待,这一行为也让刘丰感激万分。
    送刘丰出晋阳的时候,高欢特意交代道:
    “丰生(刘丰字)往南兖州任职,莫要忘了往洛阳时与阿惠一见,往后镇守河南,少不得你们同心共济。”
    “下官谨遵相王吩咐。”
    高欢待人接物让刘丰感觉如沐春风,如此人物,才能得天下人望,从而终结这个乱世吧,宇文泰又怎配与高王相提并论。
    弃关西而投关东的刘丰侥幸不已。
    高欢在晋阳送别刘丰的时候,洛阳城又一次迎来了曙光。
    小高王东征,大破梁人,收复故土的消息早就传遍了洛阳。
    全洛阳的寡妇们都在高澄进洛阳这一天,梳妆打扮,换上最艳丽的新衣,怀抱着木瓜、木桃、木李,往建春门外云集。
    早早迎候在建春门外的高氏党羽们也不好驱赶她们,谁知道这些人中有哪位会被高欢、高澄父子相中,从而飞上枝头变凤凰。
    当高澄抵达建春门外,立即被眼前的盛况给惊住了。
    无数瓜果向他扔来,吓得骑在马上的小高王脸色惨白。
    “别砸了!别砸了!”
    高澄一边朝身后大喊,一边带着侍卫们仓惶往别的城门跑去,这才甩开了那些热情奔放的寡妇们。
    而这件事也迅速成为洛阳权贵、百姓茶余饭后的一件笑谈。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白袍将军陈庆之都不能让小高王避退,却被洛阳城里的寡妇吓得胆寒。
    高澄可没闲心搭理这种事情,他回到洛阳后忙着为参与东征的有功将士请赏,同时授意高隆之为高欢请官。
    封相国、假黄钺、加殊礼。
    高隆之一封奏疏呈上去,自然引得朝野哗然。
    高澄本有意借次看看有谁会站出来反对,居然根本没有人冒头。
    原来也没有人是傻子。
    也对,真要是心向元氏的傻子,早就死在那场洛阳叛乱。
    如今就算有人忠心元善见,也在极力隐藏自己,等待元善见成年,再做动作。
    元善见依言为下诏为高欢加官。
    不久高欢的奏疏也送来了洛阳,对元善见的封赏固辞不受。
    高澄急着进位大将军,也没给高欢整一套三辞三让,眼见没有人愿意冒头,便把假黄钺、加殊礼抹去,只留一个加相国,再由元善见下诏。
    大魏真忠臣们这才将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按照高澄的意思,元善见第二封诏书措辞强硬,似乎要把相国强加在高欢身上。
    高欢接到诏书,自感不能再推却天子美意,于是上表谢恩,总算是接下了相国一职。
    高相国的事情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