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二百五十七章 盐兵教阅

第二百五十七章 盐兵教阅(1/2)

    正值二三月交替的时候,春意正浓,东阳城外草长莺飞。
    高澄站立在临时搭设的将台上,身形挺拔地望着台下重新聚集的两万盐兵。
    历数魏晋南北朝都能排得上号的俊朗容颜上,满是笑意。
    舅父娄昭没有辜负他的殷切期望,经过半年的培训,这已经是一支合格的军队。
    作为脱产士兵,盐兵们无需从事生产劳动,除了休假之外,每日要做的就是听凭教阅。
    教,即教战,教武艺,教兵器。
    阅,即校阅,练进退,学阵法。
    但今天高澄并未考察他们的兵器、阵法,而是让盐兵们身披甲胄进行负重越野。
    行军时有挽马拉载甲胄,但真上了战场,还是要披甲与人厮杀,因此,士兵体力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步兵甲胄重量为298公斤,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在32-35公斤,弓弩手的铠甲重量为22-27公斤。
    (南北朝的步兵甲胄重量查了很久没查到,就按宋代来算。)
    在战场上负重五六十斤的重量与人厮杀,再好的武艺,体能不行依旧要任人宰割。
    而通过盐兵们的负重越野,高澄也能对他们平日里的训练程度心里有个底。
    当然,这不是后世军队的五公里负重越野跑。
    这些脱产士兵由国家供养,餐食能够得到保障,身体素质与羸弱不沾边,终究比不过物质丰盈时代的军人。
    但负重二十斤,来回三公里的路程也并不是轻易能够完成。
    因此,看着台下气喘吁吁的盐兵们,高澄欣喜之余,也下令杀猪宰羊赐美酒,今夜犒赏三军。
    盐兵临时驻地瞬时间一片欢呼。
    练出一支精锐之师并不难,但高氏五六十万大军中,有接近30万的州郡兵摆烂。
    并非高澄不愿意改变这样的状况,问题在与国家财政供养不起这么多的脱产战兵。
    州郡兵没有战斗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训练,他们平素在家务农,服徭役、劳役,临时有事才会被召集起来,例如半月一次的集训、或有战事发生,以及科举监考等等。
    而州郡兵一旦被召集,政府是要为他们提供餐食。
    真要像这两万盐兵一样天天操训,东魏财政早就破产了。
    当夜,东阳城外大营,篝火照亮了夜空,高澄融入进了盐兵群体,与他们喝酒吃肉,放声高歌。
    这一趟南巡之旅,高澄没少在各地军营与将士们共饮。
    在军中的存在感与影响力有没有深化,这一点还未可知,但酒量确实提升了不少。
    高澄并没有在青州逗留太久,盐兵返回冀州前,高澄已经与他们明言,将会找机会让他们在战场上接受历练,让能让他满意,盐兵的军饷也将由外兵转为中兵。
    每年不过多了价值四万石米粮的军饷,将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的高澄掏得起这笔钱。
    众将士闻言,无不摩拳擦掌,谁又不想涨工资呢?
    两万盐兵暂时由娄昭继续代为统领,教授技艺,等待高澄确定了领军将领,再派往辽东磨砺。
    都督平、营二州军事镇守辽东的尉长命虽是高澄亲信都督尉兴庆之父,但他可不会放心将这两万盐兵交到尉长命之手。
    毕竟这支队伍将来是自己要倚仗的战兵部队。
    高澄对于中外兵有着清楚的认知,外兵中确实有能打的部队,比如侯景麾下一万人、可朱浑元麾下三千人、侯渊麾下五千人以及随刘丰由灵州东归的五千人。
    后两者在高澄的规划中都将被纳入新建的京畿军团。
    但更多的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州郡兵,他们也就防守城池,干干辅兵工作。
    自己所能依靠的还是二十五万庞大规模的脱产战兵。
    他们不事生产,每日教阅,琢磨的都是杀人技巧,是真真正正的武夫。
    高欢就是依靠两万武夫在河北崛起,高澄又怎会将这两万盐兵轻易交给旁人统率。
    高澄离了青州,又连续经过济州、齐州、兖州最终在三月中旬抵达大梁。
    而高欢的回信也落到了高澄的手中。
    对于高澄的一系列安排,高欢在原则上都表示了同意,仅仅只是做出了两处修改。
    即将原本的东荆州与南荆州合并,更改为荆州、东荆州、以及南荆州西部合为荆州,州治设于襄阳,刺史由侯景担任。
    南荆州东部与豫州、颍州合并为豫州,治在悬瓠城,依旧由尧雄担任刺史。
    高欢在信中为自己这一安排对高澄做出解释,侯景有方面之才,可当重任,保西线安宁。
    他认为有自己在,侯景不敢叛乱。
    历史也确实如此,官拜河南大行台,镇守河南近十年,麾下十万大军的侯景,哪怕高欢屡遭败绩,也不敢生有二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