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四百三十八章 心意(4000)

第四百三十八章 心意(4000)(2/3)

沟渠,恰逢干旱,民无所食,为政者便应该从各地调拨粮食,赈济灾民。
    “若坐视饥民流散,饿殍遍地,便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你须知道,作为官员,最大的恶便是贪墨赈灾粮款,这样的人必须得凌迟方能泄恨。
    “作为统治者,最大的恶便是坐视民众受灾而不救。
    “你等亦曾读史,当明白小民可欺,君王掌握生杀大权,可以将他们视作草芥。
    “但小民亦不能欺,陈胜、吴广斩木为兵于大泽乡;赤眉、绿林推翻新莽;汉末张角在八州之地蛊惑民众三十六万。
    “历朝历代都不乏活不下去的人暴起反抗,你等祖父亦曾在河北投身义军”
    高澄话未说完,却听高孝琮好奇道:
    “祖父当时也活不下去了吗?”
    高澄一怔,随即当做没有听见。
    他还能怎么回答,总不能说贺六浑纯粹就是个野心家,一天到晚就想着搞事情吧。
    高孝章低声训斥道:
    “五弟莫要胡言,且听父皇教诲。”
    高孝琮赶紧捂住了小嘴巴。
    高澄对这小儿子着实无奈,高孝琮顽劣归顽劣,所以五兄弟中,就他挨打最大,但有时候又觉得高孝琮的一些行为天真可爱,不像他那四个哥哥,都跟小大人一样,少了童趣。
    忽略了这点小插曲,高澄继续教育诸子道:
    “为政者,当以治民为第一要务,必须让民众能够活下去,否则哪怕是杀头灭族,也无法恐吓住他们,正如陈胜吴广所言:‘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高孝章等人闻言,纷纷表示铭记父皇教诲。
    高澄颔首道:
    “你等明日以此为题,作文一篇呈与为父。”
    说罢,又单对高孝琮道:
    “不可假手于人!”
    高孝琮面色一苦,抱着高澄的胳膊撒娇道:
    “孩儿将来又不治民,便免了这一遭罢!或者连读书也给免了。”
    高澄皱眉问道:
    “你不读书,将来要作甚?”
    “学二叔以酒色度日。”
    高孝琮得意道。
    高澄五子之中,其余四人与高洋关系疏远,偏偏高孝琮与高洋之子高殷处得来,时常往高洋府上跑,与他二叔关系好得跟父子一样。
    高澄挥手让高孝章、高孝瑜、高孝琬、高孝瓘四人暂且退下。
    高孝瓘才出门不远,便听见了屋里传来五弟的嚎哭,以及父亲的怒斥声:
    “你小小年纪,也敢说以酒色度日!”
    “为父持身以正,最好修身养性,怎地就有你这个逆子!不肖父!不肖父!”
    兄弟四人赶紧低头远离,可还没出院子,就遇见了尚书右仆射崔季舒,四人赶紧向他行子侄礼。
    至于崔季舒身后五名貌美女子,四兄弟都装作没有看见。
    崔季舒此番带来的五名女子,原本都是萧正德的宠妾,萧正德渡江逃亡之际,为萧渊明所杀,这些女子便被他私藏在京口。
    北齐袭占京口时,崔季舒不忘让人看好了萧渊明的府邸,自己亲往府中查看,挑选了这五人。
    但因为此前进献薛元氏,为高澄所责,便一直将她们留在萧渊明的府邸。
    今日见高澄说什么‘无人会,登临意’,便自作主张将这五人带了过来。
    高澄听闻崔季舒求见,便放过了高孝琮的屁股,将他打发走。
    一眼望见崔季舒身后五女的时候,久未沾色的小高王便有了兴致,可听崔季舒笑道:
    “陛下之意,臣以知之。”
    顿时没了兴致,总觉得辱没了那段词,哪怕是当天子,还是得有点敬畏之心。
    稼轩公之意是收服故土山河,是感慨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难有知音的惆怅。
    高澄当时随口一说,可这崔季舒却理解成了小高王寂寞难耐。
    但到底是小崔的一番好意,高澄问清了身份,知晓并非强抢来的民女以后,只澹澹道:
    “送去瑶光寺安置罢。”
    五名女子从未离开江南,只以为送往瑶光寺便是要她们落发为尼,常伴青灯古佛,她们大好年纪,自然不愿寂寥一生。
    纷纷哭泣求饶,声称只愿以身事君。
    “叔正(崔季舒),你与她们解释清楚,若还是不愿往,那也罢了。”
    高澄实在不好意思当面提瑶光寺的属性,把这个问题抛给崔季舒,便匆匆出门而去。
    屋内,崔季舒向五女解释了瑶光寺的特殊之处。
    如今的瑶光寺,早就不是当初北魏供妃嫔的容身之处,在高澄多年努力下,成了他私人的快乐城,寺内不止有各方美妇,更圈养奇珍异兽,多置酒肉,时常与寺中妇人们放浪形骸,共享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