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64章 火力压制

第64章 火力压制(1/2)

    此时北方的情况不是太妙,宋忠和原历史上一样,先让余瑱顶在居庸关,自己却驻兵怀来不动,这一战其实也能算是靖难之役的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宋忠毕竟是锦衣卫出身,打仗差点意思。
    居庸关好歹也算雄关,他要多派点精锐兵马支持余瑱,燕军一时半会肯定破不了关。
    燕军打不破居庸关,等卜万的兵马一到,真的就是两面合击,燕王朱棣说不定就直接被围剿在居庸关下。
    就因为他按兵不动,也不大力支援居庸关,朱高煦和徐祥很轻易的来到居庸关下。
    而原历史上就是徐祥带人破的居庸关,别看他六十八岁,他先跟过陈友谅,又降朱元璋,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当天朱高煦带着他到居庸关正好深夜,他也没啥攻城经验,而且这居庸关在后世还挺有名的,于是就问,如何破关?
    徐祥借着月光,骑着马绕着居庸关看了好一会,最后道,给末将两千精锐即可。
    这居庸关在群山之中,四周都是连绵的大山。
    他带人先砍树木造了五架云梯,然后在关两侧森林里点火,然后又把火箭趁夜往关墙内射,城外一边用云梯爬上去,一边大叫:“燕军攻进来了,燕军攻进来了。”
    同时朱高煦集中了手中好几百的弓箭手,对着城头抛射,作为支援。
    当时正当凌晨,天没完全亮,燕军为了赶时间只造了五架云梯,但场面很大,外面大火连天,城内也到处起火。
    城内官军除了城墙上的守军,还真以为燕军攻进来了,顿时大乱,也不听指挥。
    关键这余瑱也是被打怕了,他从北平逃到这里,现在一看大势不妙,又赶紧跑路,带着两三千残兵逃向怀来。
    朱高煦这仗就让部下的弓手往城上射箭,然后站后面看着徐祥带了两千人就打破了居庸关,他心中暗喜,这徐祥果然厉害,还好老子没嫌弃他年纪大。
    战后两人进入关内,收拢到一千多降兵。
    这时徐祥发现朱高煦的人在到处收弓箭。
    “刚刚攻城,亏得殿下的兄弟们箭多,射的他们墙上抬不起头。”徐祥这时悄悄拍了下朱高煦的马屁。
    但他有句话没说,就是那些射箭的人里,很多箭术都不咋样,完全是在乱射,有人甚至射到自己人身上了。
    “本王练兵时,要求所有兵马都要学会射箭,准不准不重要,能射就行。”朱高煦笑道。
    “啊”徐祥大为惊讶,这是什么练法?
    当然,他也知道,精锐的弓箭手难练,没有几年是练不起来。
    所以大明的弓箭手并不多。
    历史上秦朝和汉朝箭阵有点名气,但那是在有弓弩的情况下,宋朝也常用弩,但已经不及前朝有名。
    明朝前期用的多,到明后期,基本军中已经很少看到弩,步军弓箭更是比例较少。
    反观这时明初的马军,基本都要求能射箭。
    但明军中,在马上射箭很好的,还是投降过来的蒙古骑兵为主。
    徐祥显然不明白朱高煦为何要这么练兵,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还很伤弓和箭。
    这得要多少弓和箭才能练起来?
    现在他知道为什么朱高煦进城之后,立马开始收集所有能用的弓和箭。
    “以攻城来说吧。”朱高煦淡淡的道:“刚才咱们数百弓手在下面,对着城头猛射。”
    “其实射的不太准也无事,城头的余瑱军士在防守时会很忌惮,多数人会下意识的避让,这叫----火力压制,不一定会有多少杀伤力,但压制住对方,不让对方轻易的探头或探身出来看外面的形势,对攻城方,比较有利。”
    徐祥应该听懂了,他想了想,好像确实是这个理。
    刚刚他们攻城时,城下铺天盖的箭雨。
    大部分射箭的根本不瞄,对着城上无脑抛射就是。
    而且指挥宋猛把他们分成几组,轮流抛射,保持着连续不断的箭雨落到城头。
    特别那宋猛,箭术极准,一箭一个,敢在城墙上冒头的官军,被他连射了十几个后,都不敢再轻易冒头。
    原本对攻下居庸关沾沾自喜的徐祥,突然发现这功劳得算高阳郡王一半才行。
    此时燕王大军未到,他们一面整顿修理居庸关,一打乱降兵,分配到各营。
    徐祥发现朱高煦有八个百人队左右的亲信,空下来会集中在一起训练,射箭,骑马。
    现在他们两人手下共有五千多兵马,但朱高煦却不训练其他的兵马,只训练自己八个百人队。
    全军几乎所有的弓箭,有一大半都集中在朱高煦自己的八百兵马中。
    他们在居庸关休整了两天,朱高煦每天上午和晚上都会带着八百亲信骑着马出去,在四周练骑射。
    徐祥也跟着练了两天,发现大部分兵士骑射都是一踏糊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