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孔捷和谁在一起了 > 357 红黑帐

357 红黑帐(1/4)

    就在那两名士兵急得到处寻找沈文月的时候,沈文月继续在二五一团驻地四处观察着。
    她很享受这种作为自由人,以个人角度,自主走访暗查的过程。
    因为她始终相信,作为一个敢说实话、敢证实事的良心报人,通过这种暗查走访,更能亲眼见证事实的真相。
    民国记者多风骨,沈文月自然也有敬仰的记者前辈,一派正气,满身傲骨的那种。
    比如她最敬佩的黄远生先生,曾主编过梁先生创办的《庸言》月刊,担任过上海《申报》《时报》《东方日报》特约记者等。
    以“远生通讯”闻名,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也是近代新文学的首倡者之一。
    被称为:
    名噪一时的记者,文学革命运动的先驱。
    他以敢于批判时政、不畏权贵而闻名,因此招致杀身之祸,虽死无悔。
    沈文月在学生时期便立下志向,要以积极入世的心态,做一名敢于参与重大政治、军事社会活动的自由报人,为了民族的命运,为了国家的命运,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这或许能够解释,她为什么不顾父母的反对,舍弃富裕的家境,毅然投身到记者这一行业,而且经常活跃许于抗日的前线。
    她想作为民众的眼睛,替百姓们见证在前线的将士们是如何奋勇杀敌,与日寇作战,保卫家国的。
    她更想将这种大无畏精神传递下去。
    让百姓们知道,在前线依旧有这样一批批前仆后继的勇士们,在为了国家的命运而努力奋斗着。
    所以大小姐出生的沈文月身上,同样不乏类似女侠的豪迈和大胆。
    比如眼前借着去茅厕,甩掉监视自己的士兵,在二五一团暗中走访。
    沈文月现在想要到士兵们的通铺去看看,问一问参与过太原城作战的士兵,当时的情形究竟是怎样的。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道声音,叫住了她。
    “沈记者!”
    听见这声音的沈文月,心里忍不住咯噔了一声,暗道糟糕,被发现了!
    她扭过头来,是一张没有见过的陌生面孔,像是这二五一团的某个士兵。
    “你好,请问找我有事吗?”
    沈文月笑着问道,她心里快速地思考着一会儿该如何应答,比如对方问自己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在这里做什么,还有之前跟着她的那两兵士兵在什么地方,诸如此类的问题。
    谁曾想,这陌生面孔的士兵只是四下看了看,不见有其他人,然后快速地将手中的某物朝着沈文月塞了过来。
    愣愣地将东西接在手中的沈文月,还有些没能回过神来。
    那士兵却是说道:“沈记者,有时候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的,因为那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你作为大记者,这点道理应该是明白的。
    这是有人让我交给你的一些胶卷。
    你拿回去之后自己私底下洗出来,里边的内容我想你会感兴趣的。”
    沈文月怔了怔,但很快回过神来,这种事情也不算罕见,这些年新闻报社逐渐发展起来之后,倒是也有不少来送情报的,暗中递送消息之类,可以称之为报社线人。
    想到这里,沈文月眼疾手快的将握在手中的胶卷塞进了衣兜里。
    “对了,你知道士兵们的通铺怎么走吗?”
    那士兵道:“记者同样需要注意自身安全,沈记者,你还是先回到你该去的地方吧!”
    “还有,我给你胶卷这事,希望你不要告诉其他人。”
    “当然。”沈文月道。
    那士兵点了点头,接着就转身离开,这自然是独立团敌工部方面潜伏在二五一团的同志。
    士兵离开之后,沈文月隔着衣服,紧了紧衣兜里的胶卷,若有所思之中,转身朝着先前的农舍返回。
    远远的,沈文月便注意到在农舍周围,正四处张望着的之前陪同自己的那两名士兵。
    沈文月走过去之后,两个士兵连忙就问了。
    “沈记者,你到哪儿去了?可吓死我们了,我们还以为把你给弄丢了。”
    “就是,沈记者,你要是想到哪儿走走,也和我们说一声吧!”
    “我们团座可是再三交代,要让我们陪着沈记者的。”
    沈文月笑道:“抱歉,给你们添麻烦了,我就是觉得屋子里有些闷,出来随便走走,并没走多远,走吧,我们回去,这外面的确挺冷的。”
    “哦,对了,如果我私自离开这事,让卢团长知道了,你们两位免不得要受罚。”
    “我就当自己没有离开过,反正也没有其他人看到,到时候怎么说就看你们自己了。”
    沈文月主动朝着屋舍返回,两个士兵在后面跟着,心中一动,这的确是个好主意。
    又在屋子里待了小半个时辰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