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一百八十二章:张安世发老婆了

第一百八十二章:张安世发老婆了(3/5)

翼地给朱棣斟了一盏茶。
    朱棣方才打了个盹儿,此时意识还有些不甚清晰,喝了口茶,才勉强打起了精神。
    他对于奏疏的事,实在烦不胜烦,不知为何,只要看着那些奏疏,就容易犯困。
    于是朱棣道:“将这些奏疏都撤了吧。”
    “是。”亦失哈顿了顿,突然道:“陛下,方才奴婢在司礼监……看过了昨日送来的奏疏,里头有一桩事,不知陛下知否?”
    朱棣抬眸看他道:“何事?”
    亦失哈道:“河南又大灾了。”
    朱棣皱眉起来,随即道:“文渊阁有何建言?”
    “就地开仓放粮,朝廷这边,再筹一笔钱粮去赈济。”
    朱棣便绷着脸道:“说是开仓放粮,可实际上,不就是让人中饱私囊吗?这些事,在洪武年间就有不少,皇考这样的严厉,尚且无法杜绝这些赃官污吏,而今朕以宽仁治天下,只怕就更加是屡禁不绝了。”
    朱棣显得很不高兴。
    亦失哈不敢说话。
    朱棣道:“怎么又不吱声了?”
    亦失哈这才道:“奴婢也觉得……这样很不妥当,可是……可是……奴婢以为……”
    亦失哈小心翼翼地道:“奴婢以为……历来对于赈济,都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所以……所以……”
    朱棣叹了口气道:“朕知道你的意思。是啊,每每大灾,朕都对这样的赈济方法不满意。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说来说去……也只能如此。这样开仓放粮,派人调粮去赈济,好歹……老百姓们还能从人家的指甲缝里捞上几口吃的,勉强能渡过难关。可若是连人都不调拨,仓也不开,这就等同于是将受灾的百姓置于万死之地了。”
    说着,朱棣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顿了顿,便又道:“太子对此,有何建言?”
    亦失哈道:“太子殿下那边,准了文渊阁的拟票。”
    朱棣点了点头道:“他性子温和,极少驳斥文渊阁的拟票,罢……就这样办吧。”
    正说着,有宦官进来道:“陛下,太子殿下领着安南侯来觐见了。”
    朱棣挑了挑眉道:“这个时候,他们来做什么?宣进来。”
    朱高炽领着张安世鱼贯入殿。
    先是行了礼。
    朱棣打起精神道:“朕听闻太子每日在詹事府批阅拟票,很是辛苦,今日怎么有闲?”
    他口里这样说,眼睛却是看向张安世。
    朱高炽回答道:“父皇,儿臣是为了河南大灾的事来的。”
    朱棣听罢,道:“大灾的事,你不是已经敲定了吗?”
    朱高炽道:“儿臣以为,除了文渊阁的建言之外,还需采取一些措施,这样……才可尽力缓解灾情。”
    朱棣饶有兴趣地道:“那就让朕来猜一猜吧,这一定又是张安世出了什么鬼主意吧。”
    朱高炽笑了:“正是。”
    朱棣道:“那就说一说吧。”
    朱高炽道:“臣希望……能够让东宫接纳一批受灾的女子。”
    朱棣听罢:“这就是你们的主意?朕看这主意也不见得有多高明。”
    是啊,现在东宫的宫娥,已有一两千人,这规格已经多过头了。
    虽说这些宫女在太子妃张氏的带领之下纺纱,东宫也有一些进项,可东宫是什么地方,又不是作坊。
    张安世趁此机会笑着道:“招募两千女子……至于从前在东宫的宫娥……可以遣散出去。”
    遣散……
    朱棣皱眉。
    有时宫中确实会遣散一些年老的宫女,不过……这倒好,这一边招募人手,那一边却遣散原来的宫娥。
    一进一出,倒是维持了东宫的规格。
    可问题就在于……遣散的宫女,又怎么安置?
    张安世自是早就准备好了答案,道:“这些遣散的宫女,当初大多都是苏州和松江的灾户,现如今,松江和苏州的水灾平息了,若是她们想要回乡,就可送她们回乡去。”
    “可那些受灾之后,父母已亡,兄弟也没办法依靠的人呢?”朱棣道。
    张安世道:“陛下,臣听说安南四卫的许多将士,在安南卫戍,尤其是许多年轻的官兵,大多没有妻子,他们远在千里之外,又在化外之地,心中既思乡心切,可在当地,只怕也难以寻土人婚配,军心动摇。他们又是有功之臣,可一辈子却要留在安南,实在教人唏嘘。”
    “不如……可以询问宫女们的意愿,若是愿回家的,自然准其回家,无依无靠的,不如就由东宫来做主,举行一场集体的大婚,将这些宫女们,下嫁给四卫或是模范营的将士,嗯……只要是小旗官以上,尚未婚配的,让他们婚配。”
    顿了一下,张安世接着道:“边镇的将士们太苦了,而宫女们许多都与自己的家人失散,没有人照应。下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