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一百五十八章 樊楼见闻(6.6K)

第一百五十八章 樊楼见闻(6.6K)(2/4)

种名头, 甚至有一丝机会成为民族偶像。

    不过徐云不知道的是。

    这位张愿在历史上虽然没留下太多的记录,但却也是个响当当的好汉子:

    他在太原之战击杀了完颜宗翰的亲侄子,掩护王禀父子一路巷战,身负数十处刀枪伤,最终力竭而亡。

    死后还被宗翰拍马践踏尸身,枭首挂于城墙,可敬可叹。

    后来水浒传中郝思文的结局, 便是以张愿的经历为模板创作的。

    奈何徐云不是人工智能,不了解自己面前的这位军士,不仅只是在球场上勇猛而已。

    随后他想到了什么,指着宗泽对王禀道:

    “校尉大人, 给您介绍一下,这位乃是老爷的故旧门生,元祐六年的进士宗泽宗知县。”

    王禀早就感觉这位文士看上去莫名的有些亲切,甚至在发现徐云之前,他还是先注意到的此人。

    因此得到徐云引荐后他连忙一拱手,客气道:

    “在下西军豹韬军忠勇营致果校尉王禀,字正臣,见过宗知县。”

    宗泽也连忙回礼:

    “汝霖一介文官,哪当的起校尉大人如此大礼,校尉大人若是看得起在下,称声宗兄便是。”

    王禀本就是行伍出身的军官,身性爽快,因此当即应允道:

    “如此甚好,那宗兄也切莫再叫在下校尉大人了,依言王兄即可!”

    看着面前这谈性浓烈的一文一武,徐云的心中不由冒出了一阵感慨。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

    王禀和宗泽没有任何交流的记录,二人所任职的区域也没有丝毫重合。

    王禀死守太原之时, 宗泽恰好也在京西苦战。

    王禀最终没有等来援军。

    宗泽的身侧同样不见帮手。

    不知在战火连连、周遭满是血污气息的夜晚。

    他们可曾仰首喝问苍天, 苍茫大地之上,可有同道义士在耶?

    他们极目不见彼此, 抬头却是同一片星空。

    至死不曾相见。

    但在这个时间线。

    两位民族脊梁级的人物,却因着自己产生了交集。

    看似寻寻常常,不过是拱手行礼互相介绍。

    但在徐云的眼中,却是一副值得珍记千年的画面。

    汝道不孤!

    彼此介绍完毕后,王禀看了眼四周,斟酌片刻,道:

    “宗兄,小王,天色已近午时,不如由我做东,咱们去樊楼边吃边聊怎样?”

    咕噜——

    听到樊楼这个词。

    原本在一旁盯着张愿、念叨着此人害自己没了六文钱的张三顿时神色一震。

    直直的咽了口唾沫。

    在北宋这个时期,酒楼按照装修级别,会被冠以不同的名称。

    其中最低档的饭馆叫做“脚店”。

    比如徐云他们之前喝过酸梅汤的汤铺,便是脚店中的一种。

    还有水浒传里孙二娘她们的人肉包子铺,也是一种脚店。

    脚店之上则是“正店”,也就是俗话说的高档酒楼。

    眼下这个时期,汴京城内一共有72家高档酒楼。

    其中最顶尖的则是潘楼、云楼以及...

    樊楼。

    如果说潘楼、云楼等酒楼可以对标后世普通五星级酒店的话。

    那么樊楼,则无疑是宋代的华尔道夫。

    其中最便宜的一道菜品价格都要接近百文,寻常饮宴没个三两贯钱压根就下不来!

    这种价格对于张三这种仆役来说,压根就是个难以想象的开支。

    就像后世那些工资五六千的打工人,偶尔咬咬牙吃个428的万岛倒还能接受。

    但你叫他自个儿去吃两三千的怀石日料看看?

    也许一辈子下来,只有诸如结婚十周年纪念日这种情况能破个例吧。

    因此在听闻王禀准备请客樊楼之后。

    张三便不停的用余光撇着徐云,眼中闪烁着强烈的期待。

    他不求能坐在桌上与众人共同吃喝,但以他和徐云的关系,打包点剩菜剩饭总没问题吧?

    “樊楼啊.....”

    此时此刻,徐云的心思倒是没张三那么复杂。

    不过作为一位吃货,他倒也确实想去见识见识这个北宋时期的华尔道夫。

    加之他多少了解一些王禀的身家,负担起一顿樊楼还是很轻松的:

    这位校尉在西线上刚立了功,朝廷发放了一笔不小的赏钱。

    同时由于他‘卖身’到了童贯手下的缘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