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四百六十四章 粒子的真正身份!(下)

第四百六十四章 粒子的真正身份!(下)(3/4)

 接着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科学家从宇宙射线中陆续观测到了各种各样的强子。

    这些强子的性质各不相同,包括质量、衰变周期、自旋、宇称等性质。

    慢慢的,随着发现的强子越来越多,大家就开始想能否对这些强子进行分类。

    而既然要分类,那么肯定要有个标准。

    比如说我们会把人类根据长幼,分成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等等——在数学上的体现就是具体的年龄数字。

    而在理论物理中,它们有个专业名词:

    自由度。

    在物理学界的努力下,重子最终被分出了重子八重态——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十重态。

    别看这两个词读起来跟忍刀七人众似的,实际上这是粒子物理中非常深奥且重要的概念。

    重子八重态中的粒子,自旋、宇称是相同的,但是质量却不同,质子和中子也可以归属到这里头。

    而划分质量的自由度模型就是......

    夸克。

    这也是二战后基础物理相当关键的一个模型。

    1964年的时候。

    盖尔曼和茨威格为了研究解释强相互作用,分别独立地提出了夸克模型。

    指出夸克是更基本的层次,3个夸克可以构成一个重子。

    当时盖尔曼认为有3种夸克,分别是:

    u(up)夸克,d(down)夸克,s(strange)夸克。

    中文译作“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

    “夸克”模型在问世之初,如同历史上很多伟大构想一样,受人怀疑,无人问津。

    甚至连盖尔曼本人也不太敢相信夸克真的存在,他倾向于把夸克解释为一个有用的数学概念,而非一个真正的粒子。

    盖尔曼对于夸克的实在性问题的态度是能躲就躲。

    一方面他阐述夸克模型的优点,另一方面他只说夸克模型是数学的,虚构的,绝口不提夸克是真实粒子。

    盖尔曼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如果夸克没被找到,请记住我从来没有说过它们存在;如果它们被找到了,请记住是我最先想到了它们。”

    总而言之。

    直到20世纪70年代,夸克模型在理论和实验上都饱受质疑。

    1970年的时候。

    昨天刚刚脱离生命危险的格拉肖提出了第四种夸克,也就是charm夸克,简称c夸克。

    消息传出后。

    和盖尔曼当初一样,格拉肖的理论也遭受非议。

    当时有大量物理学家反对夸克模型,他们认为3种夸克已经够糟糕了,谁还需要第4种夸克呢。

    况且为了解释一个现象,就强行扩充一味夸克,似乎也过于牵强。

    然而所有人没想到的是。

    在1974年11月,丁肇中先生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将其命名为J/ψ。

    当时大量证据表明,J/ψ粒子就是由格拉肖预言的c夸克组成的。

    后来粒子物理界将J/ψ的发现称作“11月革命”,是夸克模型的胜利,同时亦是一系列和夸克密切相关的规范理论的胜利。

    此后夸克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陆续又有新的夸克被发现,并且最终定格在了一个数字:

    6。

    也就是所有强子物质,都由六种夸克互相组成。

    当然了。

    6味夸克的确定不代表基础物理走到了终点,而是又引发了一个新问题:

    夸克到底有多少种组合?

    虽然由于夸克禁闭的存在,夸克没办法单独形成物质。

    但这些年来,不停有各种多夸克粒子被发现。

    比如2014年的时候LHCb发现了四夸克态粒子Z(4430)?,引发了粒子物理界震动。

    然后这头还没震完呢,2015年LHCb又宣布发现了五夸克态粒子——还是两种,分别叫Pc(4450)?和Pc(4380)?。

    而且你以为这就好了?

    错了。

    没过俩星期,他们又发现Pc(4450)?这颗粒子,实际上是由两个独立的五夸克态粒子Pc(4440)?和Pc(4457)?组成的......

    据说那段时间,请了十多位心理医生去给LHCb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做心理辅导......

    当然了。

    即便是Pc(4440)?和Pc(4457)?这两颗粒子,在间域上也要远大于目前威腾等人在分析的这组粒子。

    随后威腾又翻了翻实验报告,把精力放到了目标粒子的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