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四百八十一章 即将开启的永陵

第四百八十一章 即将开启的永陵(3/4)

热门推荐:
,咱们学校还是唯一的合作单位呢。”

    翁同闻言同样掏出手机,登上了微博。

    实际上在过去几年,翁同是不太喜欢上微博和贴吧的——因为消息太乱了。

    不过一个月多月前他听说了社交平台被整治的消息,便试着下了个微博上了两次,发现版面确实干净了不少。

    这段时间里,他便也养成了有事没事上去刷两下的习惯。

    因此很快。

    他便找到了对应的热搜。

    热搜的发布者是新H社,内容也非常简单:

    【接GWY办公室今日讯,上月多位历史学者共同提交的永陵定项委员会申请已通过审批,我国即将展开对明朝十三陵中嘉靖皇帝的陵寝永陵开展发掘工作.......】

    看着这条新闻,翁同不由摸了摸下巴。

    作为整个项目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实际上不需要这条新闻告知,翁同便早就知道了很多未曾公布的秘密。

    眼下令翁同有些意外的是.....

    这份公告来的略有些快。

    毕竟他从拿到许可书到现在,也就过了四五天的时间。

    按照正常流程,此时项目还在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流程才对。

    想要向社会面公示,最少也还要一周左右。

    当然了。

    这个念头持续时间倒是不长,转瞬即逝。

    毕竟永陵位于燕京附近,流程上不用像其他项目那样走省、市的流程,所以快点倒也不足为奇。

    而在这条微博的下方,有一位用户留了个言:

    【听说这次挖掘项目是金陵大学协作申请下来的,顺带一提,上一个参与帝王陵寝的高校叫做中科大,陵墓叫做定陵,笑】。

    这条留言的发布者是个个人账号,不过认证栏上则写着某考古杂志的供稿人,看起来也是个业内人士。

    难怪台下的那位学生会问这个问题.....

    随后翁同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对台下的那位学生说道:

    “这位同学,如你所见,永陵的挖掘立项书已经过了审,金陵大学也确实是申请方之一。”

    “不过至于咱们学校是不是唯一的参与单位,参与的程度又有多深,这我就暂时没法告诉你准确答桉了。”

    翁同说的也是实话。

    新H社历来是官方喉舌,它在这时候发表立项消息,就代表立项书要不了多久就会正式公布——说不定这时候就已经铺在官网了。

    而立项书一旦公布,金陵大学是申请方的事实自然也无法掩藏。

    所以这时候遮遮掩掩,还不如爽快的承认。

    反正又不是什么详细的秘密。

    至于后半句话嘛.......

    金陵大学的参与程度他确实也不了解。

    是整个考古系、半个考古系还是抽调个别人手,这都不是他所能决定的。

    台下的男生显然也很清楚这点,因此他又换了个话题:

    “那么翁导,永陵大概什么时候可以正式开始挖掘呀?”

    “正式挖掘?”

    听到这个字眼,翁同脸色再次严峻了不少:

    “那恐怕要一段时间了,去年最后阶段的几堂课,我们上的就是考古挖掘的相关内容。”

    “所以大家应该都知道,从立项书过审到项目开始挖掘,普遍需要很长的耗时。”

    “其中最困难的就是墓室结构探测,现如今的遥感技术只能测绘出一个比较简单的大概样貌。”

    “也就是某些坑位里有没有积水、室内有没有明显的坍塌等等。”

    “至于风险类的问题——比如某个墓室预先存在结构缺陷,一旦开门结构就会失去支撑从而塌方这种情况,我们是很难预先得知的。”

    “室内结构探测不清楚,具体的施工方案就难以锤定,考虑到定陵的例子在前....说不定要个一两年都有可能。”

    翁同的这番话说完。

    台下再次响起了一阵议论声,众人看起来对这个时间跨度有些失落。

    不过很快。

    那位男生便又举起了手,眼中露出了一丝好奇:

    “翁导,那么按您的说法,如果咱们能够完整探测出墓室内部的情况,是不是就有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挖掘?”

    翁同点了点头,但很快又叹息一声,解释道:

    “可以这样说,在一项大型挖掘项目中,结构探测往往会占用70%甚至80%的耗时。”

    “比如甘肃QY市南左新石器时代遗址,2107年立项,探测考察花了快四年时间——当然其中有那啥的原因,总之直到2021年才正式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