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四百八十六章 地宫探测结果....出炉!(还是九千大章!!!)

第四百八十六章 地宫探测结果....出炉!(还是九千大章!!!)(5/6)

种则是......

    嘉靖不敢破坏固有建制,所以在地宫下方又挖了个第二层,用以安置《永乐大典》——这部分算是幸存派。

    实话实说。拪

    这三个小派都有道理。

    《永乐大典》的总数有一万册,根据明史记载得知每册长50厘米,宽30厘米,但厚度未知。

    假设每册厚两厘米。

    那么每立方米可放置333册《永乐大典》,存放下一万册只需要30立方米左右。

    而一个现代的两室一厅,面积差不多就有100平米。

    换而言之。

    理论上只要堆到四分之一的潘多拉那么高,这个房间就可以放下全部一万多册永乐大典。拪

    虽然如果按照标准的理制下葬,永陵地宫不存在这么大的空房。

    但在定陵的发掘过程中,却曾经有过一个异常发现:

    定陵整个地宫左配殿内部是完全空置的。

    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争议依旧很大,其中降临派对它的解释是这样的:

    左配殿原本是作为殉葬妃嫔的墓穴,明英宗朱祁镇废除殉葬后,虽然已经没有了殉葬的嫔妃,但为了保证礼制的连贯,后边的皇帝还是保留了这间空的墓室。

    倘若真是如此.....

    那么永陵的这间墓室内必然也是空的,确实有可能存放有《永乐大典》。拪

    不过赞同这种观念的人不太多,毕竟没有具体证据左证。

    同时如果左配殿里存在《永乐大典》,那么它必然已经失去了抢救的意义,所以才被称之为降临派。

    第二种观念认同的人就更少了。

    因为地宫的布局属于绝对的禁区。

    上下层的限制还好点,可同层你要是敢自己开个小门,修建的时候朱元章都能气活过来打死你.....

    因此在所有观点中,幸存派才是大多数。

    现在看来.....拪

    徐云似乎也是个幸存派?

    又过了几分钟。

    张晗从操作台上抬起了头,对徐云说道:

    “徐博士,后殿数据已经采集完毕了,是否进入下一个点位?”

    徐云果断点了点头:

    “换位置吧。”

    “明白!”拪

    得到新的指示后。

    张晗很快拿着通讯设备,确定起了新点位信息:

    “坐标132,544,倾角14.5°,水平从左自右移动8.85米,拓展视差29.954,行动!”

    呼呼呼——

    天上的无人机很快调了个方位,绕到了宝城右侧测量起了数据。

    几分钟后。

    “坐标137,602,倾角8.5°,水平从左自右移动59.5米,拓展视差5.677,行动!”拪

    就这样。

    每隔七分钟左右,重力梯度仪便会完成测量,更换一次位置。

    一个多小时后。

    时间来到了上午9点27分。

    张晗再次从操作台抬起了头,不过这一次她不再汇报起了方位的问题,而是问道:

    “徐博士,地宫下方数据已经全部采集完毕,结果正在分析生成中,是否让无人机先行落地待命?”

    与此同时。拪

    卡卡卡——

    操作台的打印机开始自动生成了检测报告。

    徐云见状与潘院士对视一眼,沉吟片刻,说道:

    “好,让无人机先下来吧。”

    “收到!”

    一分多钟后。

    无人机顺利落地。拪

    差不多就在飞机落地的同一时间,打印机也输出了最后一张报告结果。

    早先曾经介绍过。

    重力梯度仪测绘的是非常精细的数据,单独某段拿出来是看不出对应的实际信息的。

    它的所有探测数据都只能在测绘完毕后由计算机分析汇总,在此之前任何人都不知道具体的结果如何。

    因此即便是一直关注着屏幕的张晗,也不清楚这份报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结果。

    报告出炉后。

    张晗再次将厚厚的一叠文件交到了徐云的手里,然后站在一旁露出了好奇的神采。拪

    她不是一个明粉——准确点说不是任何朝代的粉丝,不过事关《永乐大典》,这事儿就不是单纯的粉丝向的问题了。

    哗啦——

    徐云先是翻开了文件的第一页,上头赫然显示着......

    后殿的情况。

    毕竟是第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