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零三章 时隔456年重见天日的旷世著作(上)(注:不会有中)

第五百零三章 时隔456年重见天日的旷世著作(上)(注:不会有中)(4/5)

热门推荐:
鱼模样的贺怀,在镜头前立刻变得儒雅又绅士了起来:

    “现在和大家同步两个消息,一是根据X光设备的检测,目前可以确定铜殿内确实存在有大量的文稿。”

    “不过这些文稿究竟是普通的书籍,还是大家期待的《永乐大典》,就需要更深的检测了。”

    “第二个消息则是.....”

    “我们刚刚接到挖掘委员会的通知,内部存放有嘉靖皇帝棺木的后殿将暂时存留在挖掘现场,至于铜殿.....”

    说道这里。

    贺怀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则将被送往华夏建设工程考古事务中心下属的考古实验室,进行就地‘开箱’!

    !”

    贺怀话音刚落。

    直播间内便齐刷刷的闪过了一排问号:

    【?????】

    从这排问号中不难看出,观众们对这个时间都显得毫无防备。

    毕竟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

    他们看直播主要是为了凑热闹,深入的一些问题不会考虑太多。

    因此在这些路人眼中。

    现在就进行开箱的方案,确实有些出乎预料。

    .........

    随后在起重机的运作下。

    青铜殿很快便被搬运上了一辆特殊的大件运输车。

    又过了十多分钟。

    运输车缓慢驶离了现场,开向了市内。

    姜成谷等人则乘车紧随其后,再后方便是央视网、光明网之类的主流媒体。

    除此以外。

    天空还有一架无人航拍机随行,从高空角度全程记录运输过程。

    当然了。

    按照正常情况,大件运输车是不允许在白天进入燕京市区的,同时无人机也轻易不能上天。

    不过这次挖掘项目是由最高意志牵头的挖掘行动,因此这些寻常情况下不被允许的做法,此番也便临时开了绿灯。

    实际上。

    上头批准的绿灯还不止这些。

    像运输车进入市区的线路,其实也都被优化甚至管控过,保证车辆可以正常通行。

    否则以燕京周末的交通拥堵程度加上运输车的体型,估摸着没三天到不了目的地......

    就这样。

    在各部门的配合下。

    运输车很快向目的地驶去。

    三个小时后。

    运输车顺利抵达了一处位于燕京四环的开阔场地外。

    放眼望去,这是一片高度不高、但占地面积却极广的建筑群。

    其中最高的一栋楼大概也就四层五层的样子,但整个建筑群横向的跨度却超过了一百米——这还不包括周边绿植的宽度。

    建筑群采用了深色的砖块和石材作为主要材料,墙面上的矩形石板规矩有序。

    配合着多处拱形门洞和窗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呈现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风格。

    同时屋顶上还装饰着黑白相间的瓦片,这些瓦片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耐用性,更为它增添了一份古典之美。

    从车上走下后。

    老周的镜头很快锁定了建筑入口处的标牌:

    【华夏建设工程考古事务中心】。

    此时此刻。

    事务中心的入口处正站着一群人,见到姜成谷等人后,领头的一位地中海男子迅速热情的迎了上来。

    只见他与姜成谷重重握了个手,目光则不停的往铜殿上瞟。

    又过了片刻。

    几位工作人员带着准备好的卸货设备来到运输车边,开始将铜殿进行了拆卸。

    虽然没有ZAT18000H起重机进行协作,但铜殿本身的重量其实并不算重——毕竟内部是中空的。

    因此在事先安排好的方案下。

    铜殿很快便被卸到了一辆牵引车上。

    整个过程中老周的摄像头都紧紧的锁定着铜殿主体,不敢移动分毫。

    接着很快。

    装载铜殿的牵引车开始向某处库房驶去。

    随同上车的除了几位工作人员外,还有一群敬业职守的‘第三方来宾’。

    这些“来宾”一个个绷着脸,目光阴沉,看起来跟哪个作家欠了他们二十章更新似的。

    很明显。

    这群人连入库环节都不放心,生怕被姜成谷等人来个狸猫换太子。

    对此老周只能耸耸肩,表示这些人开心就好。

    随后他则与贺怀跟着大部队,走进了库房边上的一间建筑内。

    这间建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