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三十八章 历史:你小子又要踹我嗷?(第五天万字更新!!!)

第五百三十八章 历史:你小子又要踹我嗷?(第五天万字更新!!!)(5/7)

热门推荐:


    此时此刻。

    心中忽然冒出了一股掀桌的冲动。

    我#,有挂!

    现如今气象多普勒雷达还只是零部件呢,孙俊人这就意识到了多普勒雷达运作后第八年才会发现的重要情形?

    作过雷达谱图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在做完距离维的FFT之后接着做速度维的FFT的谱图,便会发现在零速通道的距离门号等于0的位置上会出现一个很高的能量峰值。

    这个信号频率为零,所以也被叫做直流分量——所谓直流就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有时候这个直流分量比较小。

    有时候则会比较大。

    大的时候能够到10^5量级。

    小的时候是10^3量级。

    从原理上说。

    直流分量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

    比如说收发隔离度不够好,噪声条件下无法平衡等等。

    因此这些原因其实都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

    在多普勒雷达出现之前,直流分量这个概念在谱频中是并不存在的——因为现在雷达领域还没用到倍角公式处理信号。

    更重要的是......

    如果注意到直流分量并且尝试进行隔直后,兔子们很可能会提前发现另一个新世界!

    也就是......

    滞环控制逆变器!

    没错。

    滞环控制逆变器出现的契机,便是多普勒雷达的直流分量。

    直流分量这个概念在谱频中被发现要再过七年,然后海对面开始考虑隔直,再过两年发明出了滞环控制逆变器。

    这玩意儿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它的一个关键应用肯定所有人都耳熟能详:

    它是步进式光刻机曝光池与微处理器的一个命门级应用。

    当年飞利浦之所以能过了技术封锁,发明了步进式扫描光刻技术。

    其中重要的突破之一,就是搞出了滞环控制逆变器。

    而那已经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事情了......

    诚然。

    从直流分量到滞环控制逆变器的跨度很大,滞环控制逆变器再到光刻机更是相距甚远。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就相当于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句话,发展到一本300万字的小说一样困难,整个过程存在着太多太多的巧合。

    但问题是....

    在这个副本里,存在有徐云这个日更三万的触手怪啊!

    只要他稍作引导,这完全是一套可以顺利进化下去的流程。

    毕竟由于404大神的存在,徐云没法改变某些大势。

    但这种踹两下历史屁股的举动还是可以试试的。

    比如说......

    让兔子们在八十年代,就拥有生产1微米芯片的能力?

    嘶.......

    这画面可太美了。

    随后徐云擦了口嘴角并不存在的唾沫,将心绪拉回到了现实。

    虽然画面很美,但眼下更关键的还是处理气象多普勒雷达的组装事宜。

    于是他轻咳一声,抬起眼皮看着孙俊人,解释道:

    “没错,孙工,按照理论推导来说,多普勒雷达应该确实会出现这么个特殊信号。”

    “而且根据风灵月影社团其他前辈的推测,如果它不是一个周期信号,那么在用数学公式表达时应该可以省去取极限的过程,且积分限可以取任意一个周期。”

    “当然了,这都仅仅是理论上的计算,说不定到时候这个信号压根不出现也是有可能的。”

    听闻此言。

    孙俊人轻轻点了点头。

    眼下这个时期正处于物理现象发展的高峰期,数学理论经常因为无法解释现象而被质疑,因此徐云说的情况完全有可能存在。

    况且现如今孙俊人还没意识到直流分量可能带来的影响,顶多就是感觉这是个比较特殊的情境罢了。

    因此很快。

    孙俊人又把注意力放到了第二个问题上,同时指了指一旁的保铮:

    “那咱们来聊聊下一个问题吧,韩立同志,这是我的助理保铮同志提出的一个疑问。”

    随后孙俊人将稿纸翻了一页,出声说道:

    “韩立同志,根据你提出的理论,气象多普勒雷达在滤波这块采用的是杂波抑制的思路,过程确实非常精妙。”

    “但根据保铮同志的计算结果,这种抑制过程似乎有些偏弱,至少一个陷波为零的多普勒滤波器肯定是没法抑制雨杂波和地杂波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