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五十二章 项目级别:绝密!(上)

第五百五十二章 项目级别:绝密!(上)(3/6)

热门推荐:
晚了一些。”

    贡布的脸上带着藏民常见的红晕,个子不高,肤色黝黑,看起来憨厚而又淳朴。

    他闻言连忙笑着摆了摆手,用略微生涩的汉语说道:

    “没关系,没关系,不用放在心上。”

    说罢。

    贡布又转过身,指着身后的驴棚对刘有成说道:

    “刘主任,组织上已经提前通知我了,你们要的驴我都已经赶到了驴棚里面。”

    “驴棚里一共有二十四头驴,每头驴都单独栓在一个槽口,你们想干什么都可以大胆的做。”

    刘有成闻言与贡布道了声谢,随后便跟着他走向了驴棚。

    正如贡布所说。

    这些驴已经被贡布很细心的以槽口为间隔拴在了棚里,并且每头驴之间都隔着一个栅栏。

    栅栏可以阻隔驴的视线,这样操作起来便会非常容易。

    进入驴棚后。

    刘有成的目光下意识在棚里扫了一圈,目光忽然停在了驴棚的左边远角,指着那处方位问道:

    “贡布同志,那边的那头驴是什么情况?”

    贡布顺势看去。

    只见刘有成所指的位置上,此时正拴着一头体型壮硕的本土驴。

    如果驴也有颜值的话,刘有成感觉这头驴堪称驴中的王心刚。

    不过吸引刘有成的并不是这头驴的颜值,而是因为.....

    这头驴身上的不少区域都呈现着大块的斑秃状,仿佛被人整齐的薅过几遍似的。

    “哦,你问这头驴啊。”

    贡布见状笑了笑,像是个小老头儿似的将手负在身后,解释道:

    “这是基地里一个叫谢宇的同志从老家镇江那边带来的驴,听说他们家祖上侍奉过啥大官,这驴就是那个大官留下来的种,比普通驴要强壮很多。”

    “结果前一段基地的医院里来了个啥留学生伤号,传闻姓牛,叫做牛排,平时的口味也怪得很。”

    “据说他每顿都要用驴毛下饭,啃一口窝头就得塞几根驴毛,于是医院那边每天都得派人来嘎驴毛。”

    “一来二去,这头驴就这样了。”

    刘有成:

    “.......”

    得。

    怪事年年有,今天特别多。

    不过这种诧异只是转瞬即逝,刘有成很快将心思放到了正事上。

    只见他深一口气,对周围招呼道:

    “各位同志,开始干活吧!”

    刘有成话音刚落。

    他身后的实验室成员们便按照既定好的三人分成一组,朝驴棚内走去。

    驴棚的这些本土驴在长期的驯化下已经成了顺毛驴,见到刘有成等人走来也不害怕。

    甚至还有驴哦啊哦啊的打起了招呼。

    来到驴槽边上后。

    各个小组先是依次选好驴,接着便......

    取出了刮毛刀,开始刮毛。

    没办法。

    这次刘有成他们的目标是先收集300毫升的顶浆分泌液,大概后世一瓶加多宝的容量大小。

    而想要采集黏液,显然得先把驴毛都给刮干净才行。

    因此很快。

    驴棚内便响起了各种音调的驴声:

    “哦啊哦啊——”

    “额咦额咦——”

    “阿米亚——”

    ..........

    而就在刘有成等人刮驴毛采集黏液后不久。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清水14号基地。

    一架歼-6甲...或者在这个时代应该叫做东风103的战斗机,亦是悄然从基地内飞向了高空。

    歼-6甲彷制的是毛熊的米格-19战斗机,也是华夏目前研制出的第一款超音速战斗机。

    虽然按照历史轨迹。

    目前的歼-6甲还只是完成了试飞与鉴定验收,要在数年后才会正式投产。

    但作为华夏空军第一试验训练基地,清水14号还是拥有几架基本型的歼-6甲的。

    此时此刻。

    这架歼-6甲的驾驶员陈萍生正熟练的操作着战斗机滑出跑道,同时与塔台进行着数据交接:

    “洞拐洞拐,你的燃料状态是多少,请汇报。”

    “状态4.5,无过载。”

    “收到收到,雷达状态是否正常?“

    陈萍生看了眼仪表盘上的侦测雷达盘面:

    “双波段无异常,已接收信号代码5674、93344、20201。”

    “洞拐洞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