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一十三章 出乎意料的人(还是万字更新)

第六百一十三章 出乎意料的人(还是万字更新)(7/8)

热门推荐:
贬谪”。

    紧接着。

    李觉又介绍起了强辐组其他组员的姓名:

    “强辐组组员分别为胡济民、张焕乔、王方定、王承书.....,特别顾问依旧是韩立同志。”

    到了这一步,徐云的表情就比见到赵忠尧的时候平静很多了。

    王方定等人来基地的任务属于很早就公开了的信息,他们就是为中子弹来的,自然只可能加入强辐组。

    虽然李觉的最后那句话依旧没有事先通知徐云,但有轻核组顾问在前,这事儿徐云也算是早有预期。

    毕竟比起轻核组,强辐组的成立几乎是他靠一己之力搞出来的。

    诚然,从效率上来说,强辐组的诞生过程有些意外,但这并不是徐云推脱的理由,要不和炒粉加鸡精还想着不了了之的行为何异?

    视线再回归现实。

    在介绍完新成立的两个小组后,李觉的表情也相对缓和了不少——项目上的两个信息他已经通知完毕了。

    随后他放下手中的文稿,看向了面前的众人:

    “除了之前提到的这些事,剩下的便是一些非核项目的新同志的介绍了。”

    “这次首都方面给我们派来了不少新同志,例如研究药物的楼之岑教授以及他的学生屠鹿鸣同志,他们将会并入基地的化工实验室进行红豆杉的提纯。”

    “陇右那边的同志今天上午刚传来了回复,他们已经找到了多处野生的红豆杉聚集点,按照时间估算应该已经开始砍树了。”

    “又比如李四光同志和茅以升同志,他们将暂时调入基地的建筑副业队......”

    “还有首都那边新送来了几位手艺很好的大厨,毕竟接下来粮食和鱼都不缺了,刚才粤省来的黄师傅还问我基地有没有从闽省来还带着孩子的夫妻呢,说是想做煲仔饭.....”

    李觉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把新来的一些非原子能项目的负责人介绍了一遍,现场众人也都很给面子的鼓起了掌。

    十多分钟后。

    介绍完毕相关信息的李觉忽然脸色一正,说起了最后一件事:

    “好了,基地的项目人员变动想必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差不多就这些事儿。”

    “而如今咱们基地人手、组别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一些原先的架构自然也应该改一改。”

    “现在根据上级部门指示,基地的架构将进行如下优化。”

    说罢。

    李觉从桌上拿起了另一份文件,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

    “自即日起,221基地取消总体部编制,理论部、实验部规格降级,归类至三大项目组之内。”

    “原总体部成员打乱后按2:2:1的比例调入三大项目组,总体部负责人郭友来同志与原理论部负责人彭梦熊同志分别担任三大项目组所属的集成项目组总、副指挥。”

    “原子弹项目组实验部主任由朱光亚同志担任,轻核组项目组实验部主任由陈能宽同志担任,强辐组项目组实验部主任由王京同志兼任......”

    轰——

    李觉话刚说完。

    台下便骤然爆发起了会议开始以来最热烈的讨论声:

    “什么?取消总体部?”

    “厂长,我们实验部这就降级了?”

    “......这,厂长,组织上真这样决定了?”

    看着叽叽喳喳的现场,饶是徐云事先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此时内心同样有些震撼。

    这可是一次实打实的大改动。

    早先提及过。

    221基地的本质其实是二机部下属的九局,也就是华夏核武器研究院。

    只是在数年前....也就是221基地刚开始修建的时候,由于基地建设工程货物浩大,短期建成投产不太现实。

    所以三年前,二机部批准九局先在燕京的花园路开工,建设一个过渡性机构....也就是燕京的二机第九研究所。

    待221基地建成后,再由首都搬迁到西海。

    也就是221基地、九所和九院其实是一个单位,例如李觉现在是221基地的厂长,同时也是九所所长,还是九院院长。

    同样也正因如此。

    整个基地的架构其实走的是体制内的路子,也就是项目挂在部门下边——例如徐云后世挖掘永陵的项目,就是挂在文物局下面开展的工作。

    但眼下基地的这个改动,却等于是把原先的位置调了个儿。

    原本负责统筹的总体部被取消了,理论部、实验部成了项目之内的部门。

    也就是原子弹项目组、轻核组以及强辐组这三个组里头,每个组都有一个理论部和一个实验部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