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鉴宝狂少 > 第161章 残的也值钱

第161章 残的也值钱(1/2)

    临近中午,聚宝阁开业迎来了第一位顾客。
    一位年过七旬的驼背老太婆准备出手一把有残的胡琴。
    孟宪国看了看胡琴,惋惜的说道。
    “多好问道一把胡琴啊,它怎么就是残的呀,太可惜了。”
    陆飞笑了笑说道。
    “老奶奶,您去别家,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我去了好几家,他们都说我这把琴是残的,只能拿琴杆车珠子,最多的一家才给我两千块钱。”
    “这都是我老伴留下来的,他说过,这可是宝贝。”
    “哼!”
    “欺负我老太婆不识货,想拿两千块钱糊弄我,我就是拿去烧火也不卖给他们。”老太太激动的说道。
    孟宪国苦笑着摇了摇头,心说这老太太脾气还挺拧。
    这把琴要是好的肯定值钱,现在坏成这样,也就拿来车珠子了。
    换做是自己,两千块钱还不一定要呢。
    陆飞笑着说道。
    “老奶奶,您家爷爷说的没错,这把琴可是真正的宝贝。”
    “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这把琴的琴头应该是个动物头像吧。”
    “咦?”
    “小伙子,你咋个知道的呀?”老太太吃惊的问道。
    陆飞把双手把茶水递给老人说道。
    “跟您明说吧。”
    “这把琴是明朝大师吕中的作品,价值相当惊人。”
    “别看现在是残的,也值不少钱呢。”
    “这琴头上的动物头要是还能找得到,我给您五十万。”
    “找不到也没关系,您要是信得过我,这把残琴我三十万收下了。”
    “啥?”
    孟宪国和老太太异口同声吃惊的问道。
    “你说这是吕中的琴?”
    “你没搞错吧?”孟宪国问道。
    陆飞笑着指了指琴桶上莽皮的一个花纹处,孟宪国赶紧拿起放大镜仔细观看。
    仔细看来,这处花纹上赫然有两个小字“子顾”,孟宪国大吃一惊,有了这两个字那就错不了了。
    吕中字子顾,宣德年间宫廷乐器制造大宗师,尤其擅长制作奚琴,也就是二胡。
    吕中到了晚年,制琴的技艺更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
    尤其是吕中制造的十二生肖头像奚琴,更是被后世乐人视为无上至宝。
    据《爱月轩笔记》中记载,慈禧老佛爷曾经将一把吕中的羊首奚琴赏赐给名角杨小楼团队,这把琴在当时价值白银三千两。
    三千两是什么概念,在晚清的时候,三千两可以在什刹海买下四十座四合院了。
    老太太更是震惊不已,老伴的确说过这是宝贝,但她做梦也想不到,残的还值三十万啊!
    “小伙子,你说的可是真的?”
    “你不是拿老婆子我开玩笑吧。”老太太问道。
    陆飞笑了笑说道。
    “看您这话说的,您这么大岁数我能跟你开玩笑吗?”
    “可惜这把琴是残的,要是全的,最少值五百万。”
    “实话实说,我不为了赚您的钱,我是真心喜欢这把琴,留着自己收藏。”
    “您看这个价格您愿意出手不?”
    “小伙子,你刚才说,上边坏掉的动物头像要是找得到,你给我五十万,是真的不?”
    “头像您还能找得到?”
    “要是找得到,五十万绝对没问题。”陆飞惊喜的问道。
    “找得到,找得到。”
    “这上边是一个马头,十几年前被我不小心弄断了,我始终保留着呢。”
    “你要是要,就跟着我去家里取。”老太太说道。
    “没问题,我这就跟您去。”
    “对了老奶奶,您是要现金还是转账啊?”陆飞问道。
    “先看看东西再说吧,我不要现金,那么多钱放在家里招贼!”
    “好嘞,咱走着?”
    “走!”
    老太太家住在板城县,距离市区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着实的不近。
    路上跟老太太闲聊得知,老太太姓马,叫马玉华,今年七十五岁。
    他家老伴薛文军酷爱古乐器,在单位下了班去砖厂打工,赚来的钱买了这把二胡。
    老伴死的早,后来儿子儿媳也出车祸没了。
    马玉华就跟着小孙女薛金凤相依为命。
    孙女长大了嫁人,放心不下马玉华,三天两头往家里跑,为此两口子经常吵架,前年终于还是离了婚。
    马玉华没有退休金,孙女一个人在附近幼儿园干保洁,收入微薄,娘俩生活举步维艰。
    马玉华不忍孝顺的孙女跟自己遭罪,这才决定卖掉二胡改善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