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鉴宝狂少 > 第412章 丹书铁券

第412章 丹书铁券(1/2)

    陆飞看到那个炉门发疯一般大喊大叫,高远最了解陆飞,陆飞这样失态,这个炉门绝对不寻常。
    找来工具,顾不上烫手和漫天烟尘,哥俩配合着忙活了十几分钟,这才小心翼翼的把灶门取了下来。
    双手捧着发烫的灶门来到木棚外,仔细看了看,陆飞的心都在不停滴血。
    这这炉门是一块儿圆弧形的铁板,高三十公分出头,长度五十公分,厚度差不多三毫米的样子。
    铁板外圆弧阴刻着几行篆体小子,可惜,一多半的字都被打磨干净,幸存的字不足原来的五分之一。
    “xxxxx年xx十八。”
    这一行明显刻的是日期,可惜最关键的部位被钻了四个孔洞消失不见,剩下的“年”和“十八”根本毫无意义。
    日期旁边一大片被砂轮打磨成了平板,抚摸着光滑的平面,陆飞差点哭了出来。
    万幸的是,后半部分得以保留,总算是能看到几行完整的字体。
    “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卿”就是臣的意思,这句话的解释就是,无论爱卿犯了什么过错,只要不是犯上作乱起兵造反,朕都饶你九次不死。
    爱卿的子孙犯罪,饶恕三次不死。
    后边还有一句话。
    “晋传万世,此券共诏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要晋朝存在一天,这块铁券便生效一天,世袭传代永不作废。
    看到这就一目了然了。
    这可不是炉门,这他妈是铁券,也就是晋朝的免死诏书。
    铁券是神州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也叫免死券。
    因为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圣旨便是法律,所以,铁券也便负有特别的法律效用。
    "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又叫“丹书铁券”。
    梁朝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
    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
    而陆飞面前的铁券上边被烟尘熏得漆黑一片,什么填色,包浆都他妈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了。
    要说这个算什么,只能算是烟券了。
    操!
    陆飞越想越生气。
    看过《水浒传》的人们都知道,梁山泊一百单八将小旋风柴进家中有一块儿世袭的丹书铁券,说的就是这东西。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为了安抚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孙,赐柴氏"丹书铁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
    这可不是作者空穴来风,柴家的丹书铁券的确是赵匡胤御赐之物。
    而陆飞这个铁券是晋朝的,比柴家的要早的多的多。
    追溯晋朝历史,得到铁券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东晋的大将军朱序。
    朱序字次伦,义阳平氏人,东晋名将,西蛮校尉、益州刺史朱焘之子。
    朱序出身将门,累迁鹰扬将军、江夏相。
    太和元年(366年),平定司马勋之乱,因功升任征虏将军,封爵襄平县开国子。
    太和四年朱序带兵大败前燕将领傅末波。
    宁康二年朱序调任兖州刺史。
    当时吴兴郡长城县人钱弘聚众作乱,朝廷人命朱序为中军司马、吴兴太守,前往平定叛乱。
    太元二年朱序担任南中郎将、梁州刺史等职,镇守襄阳。
    太元三年前秦攻打襄阳,朱序率军固守。
    太元四年前秦攻克襄阳,朱序诈降,苻坚以为度支尚书。
    太元八年淝水之战中,朱序暗助晋军,大败前秦,投归东晋,历任龙骧将军、琅邪内史、豫州刺史等,屯兵洛阳。
    太元十一年,朱序派兵讨伐叛晋的丁零首领翟辽,历任兖青二州刺史、都督司雍梁秦四州军事、雍州刺史等。
    太元十五年击败翟辽,大败西燕皇帝慕容永。
    可以说朱序这一生战功赫赫,为了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生征战沙场受伤无数,以至于五十多岁的年纪便顽疾缠身痛苦不堪。
    太远十七年,朱序向朝廷请辞告老还乡。
    孝武帝司马曜感叹朱序一身功勋,效仿上古明君御赐朱序九死铁券一面以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