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二八四章 最后的闹剧(十)

第二八四章 最后的闹剧(十)(3/4)

   而既然是大顺的事。
    那么,就不可能不以天下为视角,不以大一统的庞大国家为视角,更不可能忽视三亿小农的存在。
    抛开这三点,在大顺,任何继续往前走的方案,都直接可以视作扯王八犊子。
    而如今,刘钰既然和李欗谈到了如今的一门“显学”。
    实际上,也即是说,当时代走到了这里、当大顺走到了这一步,怎么继续往前走、或者说未来在哪里的“关于未来的构建”的上,这门“显学”,至少算得上是一种“理论上貌似走得通”的方案。
    甭管说,实践起来现实与否。
    只说,如果说,连理论上都办不成的事,实践起来就更不可能。
    而刘钰这些年潜移默化之下,提出了一个未来的构想。
    这个未来的构想,是以“工商业发达、容纳了大量人口、小农最终摆脱了绝对贫困”为具象的目标的。
    但是,目标在那、目的地在那,很确定。
    路,怎么走?
    这门“显学”,算得上“理论上貌似可以走到那个目标”的考虑了天下、考虑了大一统庞大、考虑了三亿小农的一条路。
    但是,显然,这条路,或许走得通。但靠改良、变法,肯定是走不通。
    政变,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改良”、“变法”,而不可能是天翻地覆的革命。
    李欗的条件,或许可以靖难、可以清君侧。但要说让李欗发檄文、起义兵、十八骑蛰伏商洛、均田、永佃什么的,那他肯定没这条件,也没这能力。
    他既看出来了垦殖自循环方案的不靠谱,也看明白了刘钰搞扶桑移民到底是靠垦殖还是靠工商矿,那么就这一点来说,刘钰觉得李欗亦算是有些本事的。
    不等刘钰继续问,李欗便主动道:“其实国公搞得扶桑移民之策,本质上还是认可无形之手的。太史公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国公以扶桑金银矿之利,而让这无形之手操控资本,流向造船、移民、迁徙。这是取其道。”
    “而兼并、买地、收租、放贷,其实也是无形之手的操控。”
    “若如此,想要资本流向工商……是不是可以复王田法,耕者得田,不得买卖呢?”
    “又以颜习斋之‘三十年赎买’之法,使得乡绅地主手里有钱。可一来不能买地兼并收租、二来放贷之始也多源于租佃。如此,他手里的金银粮米,不投工商业,又投哪里呢?”
    “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亦即所谓无形之手,是为自然。既认此道法自然,何不以手段,田地不得买卖?”
    “而迫使资本流向工商。又严加管束,至少二三十年内,资本不能从工商逆流回农业呢?”
    “我是这样想的。小农耕种,亩产亦不太低。工商资本若逆流回农业,并不能使得亩产增加,也就是国公所言并没有让国民财富总和增加。”
    “反倒是,若工商资本逆流回农田,更像是……这农田,更像是阿姆斯特丹的金融业?如今买地、囤地、收租之辈,少有改良土地的,不过是拿土地生息。”
    “因着利息高,若4两银子一亩田,租取四六,亩产一石,则年回报率至少15。”
    “而且土地始终在那,不会如工商业破产化为乌有,是以本金始终不动。”
    “再加上,这几年,白银流入、朝廷减赋、地方因着漕运改革等等减役,是以地价日升、粮价亦有所升。如此,不但生息,本金实则也在增加。”
    “这么高的回报率,属实骇人。便是英人最赚钱的买卖做种植园,一年回报率往好了说亦不过10。而本朝于阿姆斯特丹借债,更是能借到3的朝廷债。是以,这资本若不流向耕地,那才怪事。”
    “国公既谈国民财富总和不是金银,而是粮米布铁等等。那么,如今资本既把耕地做金融投机生息之用,并不是国民财富总和的增加。”
    “既以《国富》之说,我看,禁止土地交易,或许是个办法。”
    “固然说,这也妨碍了资本流向土地,妨碍了真的想要改良土地、兴修水利的。”
    “但,要我说,如今华北两年三熟,若无大灾,亩产多在百五六十斤。那就算资本不是纯粹为了投机,而是为了发展土地的生产,那么我看这亩产,也未必提升多少。”
    “反倒是说,少数人改良土地、多数人投机土地。”
    “这等事,又难管,又无法区分。”
    “不若,一刀切!”
    “如此切上一刀,固然大资本改良土地的可能也没有了。但,更多的,是资本不能投机土地,不得不投向办厂、挖矿、冶铁、基建、运河、道路、航运、造船、玻璃、水泥、纺织等等行业。”
    “也即是说,少了三分农业的利,却多出来十分工业的利。同时,又因着没有买地收租这等回报率15的投资,资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