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七零三章 皇权的超然

第七零三章 皇权的超然(4/4)

日贸易、西洋贸易、西域、修好淮河后的苏北、银行、海军、枢密院、改革后的盐政、矿业,以及现在要处置的西南地区。
    通过无上的皇权,身兼这两个政府的首脑,调控两个政府的资金和力量,做到一种平衡。
    这是李淦给儿子留下的解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决方案,并且自己这些年一直在尝试往这个方向上改动。
    利用儒家官僚,吓唬资本;利用资本,吓唬士绅。皇权做这个超然的调停者、抽象国家力量的实体。
    畿内改革,到苏北和盐政为止。再往下的,就不能动了,保持原样就好。
    外部,要在尽可能不动用六政府内阁的资金和力量的前提下,持续对外扩张,保证足够的萝卜坑给那些新萝卜。
    只是,皇帝明白,这么改,需要教会儿子很重要的一件事。
    即如何保证对第二个政府的绝对集权和统治,让六政府的人继续扯犊子去吧,只要捏住了工商业、海军、南洋西洋东洋之利,就有钱有人有力量。
    而如何才能牢牢把握住,并且第二个政府的权力都捏在手里?而不是被忽悠的傻呵呵地把这些权力和财富都放弃了?
    当然,有的人,将来自己走的时候,必须得“跟自己一起走”。
    但这不是关键。
    关键是太子现在能学会这一切吗?
    能像自己一样把第二个政府、或者说好容易伸出来的内廷的权力,死死地捏在手里,并且控制住吗?
    能明白手里始终有钱有兵有粮才能在六政府内阁中挺直腰杆子吗?
    能明白现在大顺走的是汉时模式,刘钰、海军、工商垄断等,都是内廷的延伸,根本不属于外廷政府、也不该属于外廷政府,哪怕说的天花烂坠也万万不能交权吗?
    能明白良家子和实学学子的选拔,是郎官制度,是制约科举用的,一定要通过官缺这个饼,通过塑造二者截然不同的经济基础,一个走地租、一个走海外工商来制造他们的矛盾以便皇权仲裁吗?
    太子读史书,读懂了内廷官不断成为外廷官,而不得不设置新的内廷官来制约外廷,从而保证皇权吗?
    太子学实学,明白这二十年崛起的刘钰等人,其实就是新的内廷官吗?能明白这些官职绝对不能由科举官员担任吗?
    或者说因为前朝太监问题和大顺开国的女官设想导致的不得不用特殊边缘人。
    切吊是边缘人。
    不学儒学也是边缘人。
    这二十年皇帝拿回了最重要的财权——土地税归政府、工商税和垄断权费归少府,真得了点赶汉的精髓了。
    做皇帝需得明白,外廷的事,可以有宰相,甚至将来拿下印度的土地税之后,外廷的事,完全可以相,随便相。
    宰相别管南洋工商苏南苏北西洋印度诸事,内部的事就按老一套随便折腾吧,反正内部的旧制就算没皇帝也差不多可以运转,皇帝把精力放在抓内廷上即可。
    一定要把内廷的事,死死抓在手里,不能放。真要是被忽悠傻了,把这二十年好容易建起来的新内廷再给外廷夺走,到时候靠什么?
    既要控制,又决不能废弃,李淦觉得倒也简单。
    可就是怕太子要么彻底废弃、要么控制不住。
    大顺不能重用太监,注定了太子身边必须要从小培养班底,如果太子继位不想真的当孤家寡人的话。
    是以,皇帝之前要派太子的人,跟着刘钰去苏南历练,学学这方面的手段。
    而现在,也需要太子那边的人,去一趟川南。
    他要听听,太子目睹这一切后,对这件事是个什么看法。
    以确定这个儿子到底明不明白、懂不懂、将来是否镇得住。
    只需要听听太子对这件事的态度,也就看明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