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晚唐浮生 > 第三十二章 多事之秋

第三十二章 多事之秋(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
    此番到邠州赐予静难军之旌节,本来孔纬是不愿意来的,派个御史、员外郎之类的足矣。
    但圣人重视,百官殷切,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充当一回天使——授旌节都是其次了,最重要的是拉拢邠宁镇,让其投向朝廷。
    一行人很快抵达了毬场。
    宣读敕书、赐予旌节之后,邠宁诸将一起参贺。处处显示了皇权的威仪,虽然也就仅存于这点表面功夫了。
    孔纬被安排在了城中的馆驿之内。及夜,还有一少女前来服侍,看着只有十五六岁的模样,多半是罪官、罪将家眷。
    这让孔纬更加满意,李延龄或许还真的心向朝廷?
    第二日,新任静难军节度使李延龄亲临馆驿,再行问候。
    “不知李帅可识泾原张钧?”摒退了闲杂人等之后,孔纬低声问道。
    “邻镇大将,自是认识。”李延龄道。
    “泾帅程侍中薨后,张钧自任留后。朝命御史中丞徐彦若为泾原节度使,已在之官的路上。然泾师狂乱,悖逆无行,昔年更有过叩阙之举。若张钧煽动士卒作乱,恐生波折……”说到这里,孔纬停顿了下,观察李延龄的表情。
    “泾师作乱,自当讨之。”李延龄掷地有声地说道:“否则朝廷威严何在?”
    这话,孔纬听着不是滋味。
    好像是在表忠心,又好像什么都没说,甚至听着像在嘲讽。
    “李帅忠心为国,朝廷已知。若圣人下诏讨泾原,李帅可领一军出邠州,配合朝廷大军征讨。”孔纬也不再兜圈子,直接说道:“但凡出兵,便有功劳,朝廷不吝赏赐,名爵等闲事尔。”
    李延龄算是明白了。这是拿爵位做交换,让静难军出兵呢。
    老实说,这个还是挺诱人的。哪怕是个没有食封的虚爵,也光宗耀祖啊。
    但问题在于,他没兵。
    邵大帅卡兵权卡得恨死。邠宁三州,能指挥的也就四千州兵。镇内诸关隘,目前全是靠临时征发的土团乡夫轮戍。虽然西北边民的战斗力也不算太差,但终究与衙军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
    泾原镇的那些百战之余,如何敌得?除非大帅从灵夏派衙军过来。
    “邠宁穷困,兵甲多有不足,如何能够出兵。”李延龄推辞道。
    “兵甲、赏赐不是问题,圣天子在位,如何考虑不到这些?”孔纬道。
    “灵武郡王忠勇为国,天使贲诏而至,定提兵南下矣。泾原群丑,还不是手到擒来?”李延龄说道。
    孔纬的脸僵住了。
    不识时务之辈!新君明显有振作之心,让他们这一干老臣欣慰无比,即便当初是吉王继位,怕也不过就如此了吧?
    武夫没有礼义廉耻,诚斯言哉!
    “泾原之事,卿有何见?”大明宫内,圣人又召来了他最信任的臣子,宰相张濬。
    “陛下但请宽心,泾师不乱则已,一乱定出大军征讨,旬日可平也。”张濬也很无奈。
    说实话,在这个时候,他分外不想被任何事打搅。
    张钧兄弟?那关我何事?我只想把李克用抓来,问问他还记得当初说的那番话不?
    祸乱天下者,到底是谁?
    到底谁只会空谈而不会实物?
    但意外频出啊!泾原军居然拥张钧做留后,并上表朝廷,请授旌节。
    这在一百年前,朝廷多半不会认,在五十年前,可能认,也可能不认,在先皇那会,多半认。
    但新皇锐意进取,分外容不得这类跋扈之举,肯定不会认了。
    御史中丞徐彦若还在之官的路上,不定会遭遇什么事情呢。若被驱逐甚至是杀了,按圣人的心思,多半就要讨伐了。
    这可耽误事了啊!
    潞州军乱,冯霸自任节度留后,投靠了宣武朱全忠。
    朱全忠已经调兵遣将,准备与河东大战了。
    幽州、大同受到鼓舞,也连连上表,准备出战。
    成德王镕还没有消息,但催一催应该也会出兵。
    这是多好的机会!
    李克用数面受敌,朝廷大军若再从河中压过去,破之必矣!
    但前阵子的延英问对,宰相孔纬坚持认为应该先解决泾原问题,然后再图河东。理由也很充分,先易后难,控制泾原后,征其兵东行,再加上同州兵、华州兵、金商兵,配合五万神策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杀入河东,夺占晋阳。
    圣人似乎被他说服了,有些意动。
    “旬日可平?”圣人有些兴奋。
    他不通军事,不知道泾原军能不能打。神策军似乎不太能打,但胜在人数多啊,五万人打八千人,怎么输?
    再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