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晚唐浮生 > 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

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未聚齐等消息。又或者便是氏叔琮在寿州饮宴,与宾客们一起狎玩伎人等花边新闻。
    这是什么?虚幻的安全感!
    事实上呢?事实上人家已经有两路精锐绕路出击,一路走淮水北岸,一路绕道南方山岭地带,目标很可能是霍丘一带,即绕道夏军背后,两面夹击。
    然后呢?更是亲自现身颍水大营,四处查探淠水深度,好像要强渡淠水,进一步吸引你的注意力。
    这人打仗,正奇相合,非常符合邵大帅用兵的价值观,但也让他很恼火——太卑鄙了,和我一样……那啥。
    “传令天雄军,调五千人上来。”
    “传令光州陈素,那些山沟沟没什么好守的,调三千人东行。”
    “传令臧都保,将安州城外那三千人带走,北上至申州。”
    “传令时瓒,加快行军速度。”
    一连串的命令很快由卢嗣业写完,杜光乂用印,随后便发了出去。
    天雄军万人,原本三千屯于安州,七千北上蔡州后又退回了申州。如今调五千人东行,臧都保的三千人必须北上补位置了,而这也意味着放弃了对安州的监视。
    这不代表武瑜有多受邵大帅信任,只能说他离死又近了一步,因为邵树德已经放弃将他发展为自己人的努力了。
    陈素的五千人一直在大别山守关、操练。这次调三千人东行,无疑是削减了光南五关的守御力量,如果杨行密决意北上,还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
    但现在兵力紧缺,不得不如此。
    邵树德徘徊在淠水岸边,默默等待着梁人下一步的行动。
    一万新卒依然在不紧不慢的分批操练。
    他们现在还不具备与敌打硬仗的能力,也就只能沿河布防,紧紧盯着梁人的颍口大营了。
    这一路,其实是邵树德最担心的,因此他亲自前来坐镇,鼓舞士气。
    至于淮北那边,其实没那么危险。
    白狗城已经展开了小规模的试探性攻城战。梁人在发现义从军横山都将士训练有素之后,立刻后退下营,开始挖掘壕沟,打算先困住白狗城再说。
    这种依托城池的攻防战,在攻守双方都意志坚定的情况下,是真的旷日持久,短时间内很难分出胜负。
    但邵树德可以等,朱全忠能等吗?
    ……
    滑州白马县外,一支队伍逐渐走近。
    最前面的是百余名灰头土脸的俘虏,被绳子倒绑着双手串在一起。
    走起路来跌跌撞撞,一人摔倒,往往引起连锁反应,随后便是铺天盖地的鞭子,打得他们鬼哭狼嚎。
    “袁象先何在?”
    “此皆滑兵,滑州人宁不救乎?”
    几名大嗓门的军校小心翼翼地策马靠近,马鞭遥指身后那群俘虏,反复高呼。
    城楼上如临大敌,一些将校指指点点,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几人喊得嗓子冒烟,也没见滑州刺史袁象先出来见面。
    事实上他多半也不敢出来。
    刚刚卸去军职转任滑州刺史没多久的袁象先,才能并不出众。他能当上刺史,在于他的身份——袁象先是宋州下邑人,朱全忠的外甥。
    胡真去洛阳当佑国军节度使后,宣义节度使之职一直空缺着,朱全忠自兼宣义留后,滑州刺史一职给了自己人,也就是他的外甥了。
    滑州兵力还是比较空虚的。
    老的滑州兵被胡真带去了洛阳,剩下的南征北战,在汝州折损了一些,在河阳战死了一些,最后剩下不到千人。
    袁象先到任后,带了一千汴兵过来,随后又募了两千新兵,曾经在胡真手里声势颇众的滑州军团又恢复了点实力。
    但这四千人守城可以,出城野战的话,袁象先还不敢。万一大败而归,被夏贼趁势占了滑州呢?怕是只能以死谢罪了。
    他不敢冒这个险,但又怕夏贼辱骂,于是干脆不出来了,眼不见为净。
    两名夏军小校在城外喊了半天,见没动静就退下了。
    另外一名军官上前,死命挥舞马鞭,对着众多俘虏打了下去,一边打,一边喝道:“跪下,给我哭!”
    于是百人齐声痛哭,场面颇为壮观。
    “我是镇河都的,出外樵采被抓了,我苦啊!”
    “我就是白马县的,在渡口当值,叫侯遇仙,麻烦知会下我家二郎,不能奉养老母了,我苦啊!”
    俘虏们一把鼻涕一把泪,哀哀痛哭,其情其景,真是闻者伤心,听着落泪。
    有梁军将士大怒,欲出城死战,袁象先就是不许,于是愈发遭人轻视。
    “听闻城内有四千众,竟无一人是男儿!”又有几名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