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晚唐浮生 > 第五章 巡

第五章 巡(3/4)

血“东洋大马”,也要求肩高在155-168厘米范围内才适合作为战马,低于这个标准的为不合格。
    搞了这么多年马政,才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提纯血统,稳定在了140厘米左右,而且数量还不多,真的不容易。
    选育的马种以青海骢为主,这种马其实是带有中亚血统的,只不过多年来不负责任的杂交,让这种马的血统搞坏了。持续十余年的马政,也不过是试图恢复罢了。
    “好马!”邵树德风驰电掣般掠过帐篷前,伸手一捞,将王妃折芳霭抄在了怀中,大笑道:“生俘一人,一会好好拷讯。”
    折芳霭好笑地看着夫君,双手搂紧。
    “夫人可要试一试此马?”邵树德问道。
    折芳霭眼中闪出跃跃欲试的目光。
    在邵树德还没反应过来时,直接一个轻盈的转身,修长笔直的双腿夹住马腹,从邵树德手里抢过缰绳,驾驭了起来。
    “夫君这马政,是越办越好了。”折芳霭仿佛找回了少女时的感觉,脸上表情充满了回忆。
    “其实在春秋时,中原战马有十四掌(140厘米)高的,但到了秦代,便只有十三掌(130)了,可能是被草原马祸害了。”邵树德说道.
    秦始皇兵马俑的马肩高,就只有129厘米,矮得可怜。
    “到汉代时,武帝从西域引进宝马,培育新种,战马又高了半掌至一掌。大唐的战马,差不多也是这么高了。”邵树德继续说道:“银川牧场培育的这批战马有14掌高,怕也到极限了,或还能稍高一些,但也不会高太多。不过,便是14掌,依然是好马,以后一定要看好,绝不能再被草原马祸害了。”
    其实,中原汉地应该是有过原生马种的,比草原蒙古马高大,春秋时期的中原马肩高就在135-140厘米之间,超过蒙古马130出头的肩高。
    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到了秦代时,战马肩高大幅度下降。可能和长期战争,马政荒废有关,也可能是引入了太多草原马,混血太多导致。
    汉代引入了乌孙宝马和汗血天马,改良血统,肩高恢复到了135左右,又一次超过了草原马。唐代又引入了康居宝马,继续改良血统。
    长期的战争,以及不加控制地随意交配,都会让马种退化。清末到建国初期,不过短短数十年,我国的马平均肩高居然能下降5厘米左右,可见不办马政是不行的。
    “夫君,被草原马祸害何意?”折芳霭过足了瘾后,问道。
    “夫人身高腿长,为夫也不矮,那咱们的孩儿便矮不到哪里去。夫人可知其意?”邵树德说道。
    折芳霭转头看了一眼邵树德,似有不信。
    “夫人若不信,咱们就多生几個孩儿,看看高不高。”邵树德调笑道。
    “好。”折芳霭轻如蚊蚋地应了声。
    ……
    离开济源县之后,规模庞大的队伍继续前行,于八月二十四日抵达了怀州河内县。
    怀州行营都指挥使高仁厚率文武将佐出城相迎。
    “拜见夏王。”看着列队出营的军士,邵树德豪情万丈,骑着骏马奔出,大笑道:“今日大酺,皆有酒肉。”
    众军纷纷高呼。
    邵树德兴致起来了,策马前行,每至一处,挥舞马鞭,总能迎来一阵热烈的欢呼。
    气氛组给力!邵大帅很满意,军心还在他这一边。
    古来皇帝为何喜欢出巡?最主要的便是宣示威权,即“以示强,威服海内”。
    想当年,汉武帝巡视朔方,“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
    并遣使告知单于,“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
    这是何等的豪情?
    邵树德是武人,审美观也是武夫的模样,就喜欢这种做派。
    马上天子,就该有马上天子的样子,终日缩在宫里总不是个事。
    自北朝以来,中原的老百姓都是有点刁的,整体没宋朝以后那么顺服。皇权也没多神圣,盛世时都不少人造反,一个文弱之主,其实是十分危险的,不一定能把控住局面。
    出巡除了宣示军威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影响力。
    秦汉的郡守制,国朝的刺史制,地方官的权力非常大,文武分野不明显,中央集权程度不够高,民风比较尚武好斗,这些特殊国情都注定了出巡的必要性。
    汉代皇帝出巡,经常诛杀太守,处理地方官员,就是这种国情的体现。
    策马奔回后,邵树德行至一众将佐面前,目光扫视。
    “王使君,孟、怀二州,怀州百姓较众,田中粟麦可已收完?”邵树德问道。
    王班有些紧张,邵树德骑的高头大马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