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数风流人物 > 癸字卷 第一百九十二节 用人之道,择其可行

癸字卷 第一百九十二节 用人之道,择其可行(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个重要府的知府以及庆阳\平凉知府,又比如绥德州\米脂县\葭州\耀州\蒲城\同州\华州这些州县的知州知县长官,还比如布政使司的左右参政左右参议这些官员,按察使司的副使,一些兵备道,都是当初汪文言先来西安打前站时冯紫英专门交待的需要收集情报的官员
    在这个时代,对官员的情况掌握在吏部那里的文档资料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就是一些每年考核,水分太大,还不如托之以心腹让其来代替自己,按照自己的心思来进行一个评估评判更为实用
    "文言,戚素臻这个人怎么样?"
    "还行吧"汪文言想了一想,回答道:"戚大人好像是山东兖州人,具体是鱼台还是金乡,我记不得了,反正应该是靠着南直那边了,应该是元熙三十八年的举人,为人实诚,但过于方正,……"
    陕西全省的重要官员汪文言不敢说全数印在脑海中,但是像延安\西安两个府的州县长官他大多都有了解,庆阳\平凉和凤翔三个府的重要州县官他也有所熟悉,其他的府州就只有个别重点知晓了
    "唔,实诚,方正,做事如何?"冯紫英想了想
    "做事一板一眼,对于上峰的指示能够执行到位,……"汪文言又想了一想才道
    "那好,他主动请缨想要在府谷尝试种植土豆\番薯和玉米,我觉得颇为难得,觉得府谷紧邻河东,而且条件不好不坏,正好是实验这三种明作为的好地方,比肤施这边都更合适"冯紫英抿了抿嘴,眉峰微凝,"而且府谷紧邻榆林镇和山西镇,种植推广见效,能够让榆林镇和山西镇的士卒也尝一尝鲜,顺带感受一下好处,便于推广"
    "嗯,若是能用本地所产土豆\番薯和玉米替代榆林军粮,那简直就是天大一件喜事了,单单是在节省军粮运输上的消耗成本就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哪怕是能替代一半或者三成,那也都是不得了的壮举"汪文言显然能想得到这背后的好处
    三边四镇的军粮基本上首先是由陕西这边的夏秋两季赋税承担,但是肯定不够,才说从山西和河南调入,即便是从陕南和关中运入,那运输成本都不小,若是能依托陕北三府的普及推广栽种来减轻外运的压力,那节省的成本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也能极大的减轻本地的劳役压力
    "文言,好好选一选咱们这陕北三府的官员,尤其是知县知州,做事得力执行力强的,体恤民生的,不那么贪酷的,下一步明年的这些作物推广,就得要先考虑这些官员所在的州县,这是关系到咱们陕西未来能否避免重蹈覆辙的关键"冯紫英想得有些远
    明末大起义主要集中在陕北爆发,后来又在山西和河南成势,其实就是大旱之后灾民饥民无以为生,而那个时候土豆\番薯和玉米都尚未传入,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在这些地区进行推广普及,顶多也就在沿海地区有些零星栽种,甚至被视为富人的猎奇玩意儿
    但等到这三类高产耐旱耐瘠薄的作物在北方大规模推广开来时,已经清乾隆嘉庆时候了,人口的暴涨未尝没有这些作物的功劳
    冯紫英没指望陕西人口能迅速暴涨,但是如果用行政强力手段推广这三类作物取得成效,起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大旱之下民不聊生无以为继可能引发的民乱,进而化解这种风险可能
    冯紫英的话让汪文言有些误解,他还以为冯紫英是说当下的这些陕西民乱情况,不过这也差不多,当下的陕西大乱说到底不也就是缺粮造成的么?当然,另外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地主豪强以及官吏的苛厉贪暴,二者缺一不可
    来源:apizhuishhenqi/chapter?chapterid=635ca6c96405296e484fc32a&ap;ap;order=2152&ap;ap;id=5ee0b945c045c3738aa936&ap;ap;sourceid=0&ap;ap;na=数风流人物&ap;ap;host=https3a2f2fchapter31zhuishhenqi&ap;ap;chapterlk=yuewenhttp3a2f2fzhuishhenqi2fchapter2f635ca6c96405296e484fc32a3fcv3d166701801498126cbid3d1584963910536750426id3d6624286694237476426chargetype3d226order3d215226rt3dyuewen?前一章癸字卷第一百九十一节布局后手,有条不紊下一章癸字卷第一百九十三节后宅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