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三国之白马关郎 > 第269章 武举之争

第269章 武举之争(2/2)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却是微微皱眉,诸葛亮所说的武举势必会让不少武将之家乃至平民百姓得利,朝廷如此重武轻文,只怕不合大体。
    更有人觉得诸葛亮此举是借武人之手,打压益州本土官员的势力。
    “陛下,臣附议!”老将赵云第一个出列道,“数十年前,先帝与群雄起兵,也不断招揽贤才,更有不分贵贱,破格提拔者。今日我大汉人口土地均不如魏贼,正可用武举为朝廷选拔良将!”
    站在赵云的立场,武举对国家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对他本人来说同样也有好处,他的长子赵统如今二十有五,自幼跟他学习武艺,也算是出类拔萃,赵云相信他能在武举中表现出众,并受到诸葛亮的器重,得到更好的晋升良机。
    不少武将也有着和赵云同样的念头,希望子嗣可以一展所长,因此纷纷出列赞同诸葛亮兴办武举的建议。可就在这时,符节令孟光突然出列反驳:“陛下,臣以为武举之事大为不妥。”
    “噢?有何不妥?”刘禅诧异地问道。
    “想我大汉数百年选用官吏,当察其品行操守,若不明孝悌之道,便是有才也不可为官!”年过六旬的孟光亢声说道,“武将更事关三军乃至国家安危,岂能唯以武勇为重?”
    孟光的官爵虽然算不上显赫,但此人在汉灵帝时期就在大汉朝中任职。入蜀避难后,刘焉与刘璋父子都对他极为礼遇,因此孟光在蜀中颇有资历和威望,刘备平定益州后也让其担任议郎,负责蜀中制度。
    加上孟光心直口快,有时候会直接指出问题所在,甚至不给人一点面子,因此他在蜀汉遭到不少人忌恨,仕途并非十分顺利。
    眼下孟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武举不注重武者品德的考察,不少大臣也都窃窃私语,认为孟光所言不无道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