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投资时代 > 865、四千亿神坑

865、四千亿神坑(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沉默不语,表情有几分尴尬的张学兵,强忍着才没出言讥讽。
    “老张,最近日子过得不错嘛,抱上夏总这根粗腿了。”
    本是套近乎的话,但张学兵感觉黄东升还在记仇,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答话。
    还好夏景行替他解了围:“黄总,小曰本狡诈无信,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了吧!
    这一页翻篇了,现在创维已经加入了复兴工业集团。”
    说到这,夏景行表情一正:“复兴工业集团虽是一家新公司,在行业内也谈不上什么威望,但我们的志向就是打破外国技术封锁,成为一家真正的民族科技企业。
    在这一点上面,我们和京东方是有共同语言的。”
    黄东升没直接答话,把目光移到夏景行脸上,观察了几秒后才笑道:“夏总不愧是夏总,有企业家的担当,更有老家伙们所不具备的英勇气概。”
    这番话不是客套,是黄东升发自内心的感慨,不仅仅是因为夏景行的这番表态,更多是他观察夏景行种种行为后,得出的结论。
    黄东升知道复兴手机,还知道夏景行炮轰良心系,当面质问不思进取的木志心……
    一个满身铜臭味的商人,是绝不会干这些没好处还得罪人的事的!
    精明的商人只会八面玲珑,处处与人为善,拉帮结派一门心思搞钱!
    在夏景行身上,黄东升嗅到了同类的气味,大家都喜欢干费力不讨好的事。
    其实以他的资历、人脉,完全可以脱离京东方这滩浑水,不管是出去独立创业也好,加盟大公司也罢,金钱物质上的获得都比留在京东方强,还不用担心被股民骂。
    他之所以承受千钧重担也要坚持留在京东方,更多的还是因为“感情”。
    京东方的前身京城电子管厂,是一家拥有辉煌历史的老牌军工企业,也是苏联援建的156项目其中之一。
    在1960年,产值达到338亿,给国家上缴净利润119亿,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这家军工厂一度是全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
    后来,为了支援三线建设,电子管厂连人带设备整体搬家,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再加上八十年代的时候,电子管技术开始被半导体技术取代,厂子效益开始江河日下。
    为了谋生,电子管厂和松下合资建厂,但曰本人不仅封锁核心技术,甚至连分红都克扣拖欠。
    厂里几千名退休职工,年轻时都为国防工业还有尖端设备突破,做出过实打实的贡献,但在九十年代初期,他们却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只能带着口罩和破帽子,到酒仙桥附近的菜市场捡摊贩不要的白菜帮子。
    黄东升从1981年大学毕业就进入了电子管厂,在厂里工作了十年,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就在他准备另谋出路,追随大流下海经商的时候。
    老厂长找到了他,希望他能担任厂长,带领电子厂走出困境,但黄东升坚定拒绝,执意要离开。
    厂里的老员工出来挽留黄东升:你希望让我们的老师傅们再捡白菜帮子吗?你不能走,我们愿意跟着你一起干。
    就是这句话让黄东升彻底回心转意,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领着京东方上演了一出绝地求生的精彩大戏!
    黄东升也没有bo这家国企,在创业初期的时候,个人带头出了5000元,拉着全厂凑齐了650万,开始大刀阔斧改革,打破过去的大锅饭,全面市场化……
    只用了几年时间,京东方就全面赢得新生,登陆深交所,并且连续盈利了十二年。
    直到前年2005年,遇上面板周期调整,产品价格跳水,京东方血亏近16亿,一次性就把之前十二年赚的钱全亏了。
    去年京东方再次录得亏损近18亿。
    赚钱两三亿的赚,赔钱十几亿的赔,黄东升这两年真的感到很绝望,还不到五十岁的人,头发都白了一半。
    为了走出困境,他找到国内四家彩电企业,准备一起干场大的。
    然而,松散的商业联盟被曰本人近乎戏弄般的分化瓦解掉,往黄东升胸口上再插了一把刀子。
    不过,黄东升没有就此服输,更不会灰溜溜的离开京东方,他还在想办法破局。
    对于这家奋斗半生的企业,他怀有很深的感情,从二十多岁大学毕业就加入,见证过它的辉煌、低谷、新生,早就成了他的一种精神寄托。
    因为夏景行开口化解恩怨,黄东升没有再记张学兵的仇,和后者握了握手,算是一笑泯恩仇。
    随即,黄东升招呼夏景行、张学兵二人坐下,又主动把菜单递给两人,让他们随便点菜。
    夏景行没有推辞,随便点了几个菜,就把菜单递给了服务员,动作十分的麻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