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农门医女致富记 > 第二百七十六章 家里还有人等你回来呢

第二百七十六章 家里还有人等你回来呢(1/2)

    只要仁理县这边的铺面正式开业了,一切也就有了头绪,就可以抽调出人手去京城筹建了。
    至于谁留守谁上京,各位管事也是经过了多方面的磋商,暂时初步定下了各处的人员名单。
    由孙瑜协助杨心苹留守‘杨记饭庄’,管理收支帐目,赖兴不变,仍旧留任前厅以及熟食摊位的掌柜。
    把舅姥姥李春花从山窝屯调过来,任后厨的主管,由杨好婆协助着配制药料,监管着药膳食谱这一块的,以及料禽的喂养。
    赖伯娘负责熟食的烤制和管理库房,以及察看庄铺的门户,至于薛巧妹、林伯母和肖桂芬,她们三人是最能干,也是最拿事儿的。
    所以杨心兰决定安排她们三个人进京,为新店的开业打前站,而且有娘亲在,自己在细节上就能少操些心,娘亲会顾到的。
    接下来是仁理县‘杨记制造厂’的人员调配,安排穆玉河留守,任制造厂的管事,林大峰和李志奇则跟着杨心兰进京,建立京城分厂。
    两个好朋友分工合作,林大峰任总管事,主抓木器活儿和室内的装修,李志奇任管事,主抓铁器活儿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
    再就是正在筹备中的仁理县‘杨记服装厂’,仍由杨好雪任管事,主要负责服装的设计、裁剪、缝制和厢轿车内、外饰的缝制与刺绣。
    服装出售这一块,则合并到杂货铺子,在杂货铺子里为服装预留下一块店面,再留下梅春协助杨好雪带新人。
    赴京建新店的人选,就由梅夏带着梅秋、梅冬一起,杨心兰已经跟雪姑姑沟通过了,梅夏的手艺也是相当拔尖的,眼界也不错,让她领头应该没问题。
    最后就是‘同发杂货铺’了,杨心兰把它改名为‘同发百货铺’,由夏青任掌柜的,铺子前厅卖服装床垫等针织绣品,杂货部分全部移到后厅。
    这回后院里那个开放式的展示厅,可是有了更大的用处了,而‘同发百货铺’的原掌柜方仁,则跟着杨心兰赴京,筹建‘同发百货铺’的京城分店。
    仁理县的这间百货铺,就暂时由小梁伙计管理着,现在铺子里又加了新产品的售卖项目,小梁伙计还是感到有些压力的,方仁倒是给予了他很大的鼓励。
    可不管怎么分配,人手还是捉襟见肘的,杨心兰已经有了京城买人的经验,就提出了‘我明天去县衙的经济署,应该能够买到可用的人手吧’这样的建议。
    “可成手难遇呀,特别像是成手的铁匠师傅,是咱们眼下最需要的,一时半会儿的可到哪儿找去?”穆玉河提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我回趟回望县谢秋屯吧,看看我师傅和师兄弟们能不能来这边。”李志奇决定即刻就回老家去,请师傅出马。
    “李伯伯,你不怕被官府抓到你吗?”杨心兰虽然也觉得能把李志奇的师傅请来,是解决了大问题,但还是有些担心的。
    “咋不怕呢,要是不怕,我早就回老家去接我师傅了,但现在不是实在找不到人手了吗,我看我还是回去试试运气吧,如果万一……”
    李志奇是个知恩图报的,藏在山窝屯这么些年,也可以说是憋屈了这么多年,好多的想法儿和抱负,都湮灭在了为填饱肚子而努力的无奈中。
    现在终于是遇到了杨心兰父女俩这样的伯乐,使得自已得到了重用,这时候杨家有难,他咋也得帮帮,有危险也不能缩着,只是有些担心家里罢了。
    说这话的时候,李志奇速度急快的瞄了肖桂芬一眼,这一眼,太快了,大家都是没有注意到,肖桂芬却是开口说话了——
    “一个大老爷们,说什么丧气的话呢,没什么万一的,小可心和婶娘我会替你经管好,你痛快点儿办事,早去早回。”
    说完,肖桂芬又转过来对心兰丫头说到,“心兰,让大林跟着他去吧,半大的孩子不显眼,大林又机灵、可靠。”
    “志奇有啥不好出面的事儿,大林却是可以出面替他办的,小车上再带个双轮自行车。”
    “我看那玩意儿骑起来挺快的,如果真遇到了紧急的情况,大林也能快速地回来给咱们报个信。”
    “双轮自行车已经出了?”杨心兰有些惊奇的道,她去京城满打满算也不过就是两天,没想到自行车已经做出来了。
    对面的李志奇就很是有点自豪地点着头,“那是,前边有了三轮车的成品,做出双轮自行车也就没什么难的了。”
    “之前就照着你给的图纸,做好了零部件备用着,最难的原本是车轱辘,但有了三轮车的前车之鉴,它俩的轱辘是一样的,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杨心兰终于是在繁乱中感受到了一点高兴,只要是心里有活儿,这时间再紧也能抢着空隙把东西制造出来,“李伯伯,真是不错。”
    这才是真正的以店为家,杨心兰对李志奇是真心的感激,但现在却不是感激的时候,真是急等着人用呢。
    “那这事儿就按桂芬伯娘说的这么办吧,辛苦你了,李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