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农门医女致富记 > 第三百二十四章 声音里不禁带出了点哽咽

第三百二十四章 声音里不禁带出了点哽咽(1/2)

    和穆伯伯商量之后的结果是:制造厂现有的铁工师傅和木工师傅,每个成手都要带两个以上的徒弟,如果有能力,多多益善。
    隋望、尚清两个人,也要各自带两个适合做营销的徒弟,别看他们主要是动嘴皮子,其实这样的人才眼下更难得。
    至于徒弟们的人选,可以从自家的孩子里选,也可以从签了身契的那些孩子们当中挑,但凭师傅自已,相中了算数。
    京城那边的市场肯定要更大些,所以李志奇、山松、石涛带人进京,穆玉河则带着余下的人留守。
    当然,李志奇暂时不能行动,山松和石涛就要比他先一步进京了,爹爹那边可是太缺人手了,好在那边现在还能拖一拖,有个装修的空档在。
    转头又去和杨好雪姑姑商量针线坊的人才培养,现在针线坊也进了好几个新人,还都是有底了的。
    好雪姑姑和梅春、梅夏、梅秋、梅冬几位姑姑,可以分别带几个现有的绣娘,务必使得这几个绣娘也成为精尖的人才。
    而这几个绣娘的手里,也还是要再带几个女徒弟的,这样边学边教,才能更快的扩大针线房的骨干队伍。
    把带徒弟的事情安排好,杨心兰又安排了梅夏、梅秋、梅冬三人,带着她们手底下的人进京,好雪、梅春则带着自已的人,留守仁理县城。
    针线房的工作重心,一方面是要保证,筹备的两处服饰商铺能够顺利开业,另一方面要保证的是,及时且高品质地完成制造厂车辆上的所有针线活儿,包括绣活儿。
    接着杨心兰又再回去了饭庄那边,跟杨好婆姑姑商量要培养治病救人的医务人才,和发展饭庄的药膳人才。
    这两种人才在医理上是相通的,但因为侧重点却不同,在本质上也就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医务人才的重点是识草药、懂药性、会制药,并要认识人体穴位,会辩证施治,以治病救人为根本。
    而且这些学医的人才,因为是要交给衣世良教导的,想要学好就要常常进山,不仅要求聪慧肯学习的,对身体的素质也要有着严格的要求。
    这样一来,对男孩子的需求肯定是要多些,当然,女孩子的身子骨如果够结实,也没什么不行的。
    但这部分人是为了将来做储备的,因为学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杨心兰知道急不来,所以倒不急着让他们出师,统一归在衣世良的名下,慢慢地教导就好。
    而药膳类的人才,虽然也是要识草药、懂药性的,却不必会制药,但要求学会配制各类药膳,既要讲究味道,还要同时具备有养生的效果。
    因为它的重点是在‘吃’上下功夫,是要安排在饭庄和酒楼里的,也是需要他们能够独挡一面的。
    所以在技艺培训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的担当能力,以及独立面对和解决应急事情的能力。
    学药膳的人自然也得是聪慧好学的,但对体质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健康、勤快、责任心强就好,男孩女孩倒是无所谓。
    人就交给杨好婆带着,由她指导这些孩子们,尽快熟练地掌握药膳的手艺,这些人是急用的,越快出师越好。
    设计好了这些方案,杨好婆和杨心兰就一起在新买进的少年男女中,精心地筛选了十四个孩子。
    其中六个由杨心兰带回山窝屯,让他们跟随着衣世良,主要学习医术,正好还能帮着衣世良他们勘山,查探草药的分布。
    另外八个就留在了杨好婆的身边,主要是学习药膳这一块,适当的再跟着学习一些针灸、药理,技多不压身啊!
    临回山窝屯之前,杨心兰又再去童声娘的住处看了看,想看看双肩背包做得怎么样了,如果有样子,她就带回去给大伯他们看看。
    一进了屋,杨心兰就看到两摞兜子齐整整的摆放在炕角,童声娘一见心兰姑娘进来,就眉开眼笑了。
    很开心地招呼着她,“心兰姑娘,你来啦,快来看看我做的兜子,是不是你要的样式,合用不合用?”
    她一边放下手里的针线,一边从炕角的两摞大小不同的兜子里,各拿出了一个,摊开在炕上。
    只一搭眼看过去,就让杨心兰佩服不已,“哎哟,真是太好看了,比我想要的样子要好看多了,小隔兜也缝得多,太实用了,童伯娘,你可真是双巧手。”
    “巧什么巧呀,你一说是要进山里背的,那肩带首先得结实又舒服才行,至于小兜子多,又大小不一,是想着进山需要带的东西样数多,分兜装好找啊。”
    “大背包我没敢多做,怕做得不合适,就先做了八个,小腰包和斜挎包我每样做了十多个,也都有分隔的小兜,你看看适合用?”
    做得这么精致,想得这么周全,还哪有不合适的,“童伯娘,适用,太适用了,没有比这个更适用的了,比我画的图好多了。”
    看着童声娘眼里泛起的红丝,杨心兰又担心地说到,“只是,你这也太熬了吧,才几天的功夫啊,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