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在不适合大动干戈,若是一定要动,各城能够给予的资源也是有限,还是得要宗派自己想办法。”
“反了,反了!”
段龙兴须发无风自扬,像是头暴怒的雄狮:“宗门打下这片的疆域,并将你们安插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就是要你们在宗门需要之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可你们却沉溺在城主的游戏中不可自拔,什么时候宗派需要向无知的愚民妥协了?”
“别以为本尊不知道,这场动乱的背后,全都是各城各部世家的支持,不然凭那些百姓,又能翻出什么风浪。墨城主让宗派不要追究这些人的罪责,分明就是在包庇他们!”
“还有你们!”
锋利如刀的眼光剜过众城主的脸,段龙兴怒道:“那群反叛军里头,有你们多少子侄外戚,又有多少故友之子,他们能做大至今,全都是你们的纵容!”
“现在所有事都清楚了,去通知那些执迷不悟的世家,二月之前这场闹剧必须结束,并在三月前,将征伐龙西所需要的物资以及兵员准备好。”
“宗门授予你们武力与权柄,不会用就全都交出来,然后从城主的位置滚下来!”
……
龙州历1791年初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恢复秩序的朝昌城生机勃勃,作为龙州西南部最大的对外港口,它的复苏速度总是快得令人惊叹。
普通商人只会看见战后的朝昌成为废墟,而总有眼光独到且自信的,认为自己可以在废土重建的秩序上,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行商、流浪武者、手艺人,全都聚集到这座传说中只要有手艺,就绝对饿不死的城市来。
而就跟传说的那样,虽然如今朝昌的体量无法完全满足所有人的工作需要,但在它背后还有七座大城。
唐氏得到了朝昌的第一刻,便造了几十艘商船通往陵江各城,一日数趟。
同样的制度,同样的求才若渴,就连大战在即也没有加赋的做派给了人们很大的信心,所以在朝昌找不到好活计的,大多也愿意去陵江七城碰碰运气。
对于这样人口繁密的流动,陵江七城的百姓最初也不太习惯,但几年时间适应下来,也没有更多的抱怨,只是偶尔会说外人的工人把本地的工都抢了之类的话。
但依仗着五亩田令的普及,本地百姓即使不干工,生活也还过得不错,所以这种抱怨并未引起什么波澜。
只是少做工的本地人就开始变着法的找寻娱乐活动,听说书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
南来北往的说书人,肚子里有一个新奇的世界,而以武为尊的大陆,强者崇拜不光是刻在骨髓里的东西,更是生活的调剂。
流浪剑客得到一部剑法传承,在深山中苦修三十载,背着木剑前往元洲参加试剑大比一鸣惊人夺得剑魁,并被元洲徐氏引为座上宾,得了神剑神甲不说,还抱得美人归。
心性纯良却有些木讷的小沙弥,误打误撞进了机锋禅辩的会场,以本心菩提问得大德禅师们哑口无言,冠礼的佛主将小沙弥收为座下弟子,历经九九八十一关磨难考验,最后成为新的佛主。
幼时便与至亲失散的少年,徒步千里求见神庭天使想要询问家人下落,恰逢封仙台会,神王念其心诚赐福封仙,并告知其家人下落,更赠予一座仙宫,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诸如这样充满玄奇色彩的故事,每位说书人肚子里都有好些个,但这种也就唬唬什么都不懂的百姓。
要想取悦贵客,说书人的肚子里还是得有干货,而所谓的干货,便是一些外洲验证为真的消息。
比如某年某月,某位流浪武者在某山遇见一群匪盗大打出手,以一敌众将一窝匪盗剿灭,侠名远波。
比如英豪擂上,某尊封号强者的成长经历,擅使功法与对战情况。
再比如那位成名强者与成名强者的比斗,根据消息连说带比划的演绎出来。
更多的则是世家豪门的野史秘闻,虽然这些干货在试听观赏性上不如前者,却能得到更多世家公子的赏钱。
唯一的问题是,每个说书人的肚皮里干活有限,因为要将一个消息打磨成能够表演的故事,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大多数说书人难以再一个地方久呆,毕竟没有人会为听过的故事再次打赏。
于是乎说书人就跟浪人一样,四处迁徙,南来北往。
而开春后来到兰山城的说书人,好像格外有内容,从最小的茶开始说起,短短几日就门庭若市。
之后被邀请到各个不同的酒馆,说出的内容也大不相同。
若是平头百姓闲汉多,他就会说些几百年前的“强者故事”,博得满堂喝彩。
若是世家公子多些,他就会说些龙洲世家的秘闻故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