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之香江大亨时代 > 第233章 【擎天一指】

第233章 【擎天一指】(1/2)

    拍卖会上,林荣亨和一众熟悉的地产商打了招呼。
    无疑,大家最不想看见林荣亨来参加,因为大家知道林荣亨的财力最大,就连英资也不一定比的上了。
    但大家认为,林荣亨既然来了,今天如果要想多拿地,  那绝对是高价拿下。
    拍卖会就是这样,都是各凭本事。
    郭德胜提前过来探口气,问道:“荣亨,打算拿几幅地皮啦?”
    两人是好友,偶尔也会在一起讨论地产形势,相信这几年新鸿基受恒大地产出现的影响,可能是四大家族最小的了;因为郭德胜从林荣亨的谈话中,也许抓住了一些关键点。
    林荣亨大方的开起玩笑道:“至少也得拿下两三块地,若是划算,拿下四五块地也是有可能的。老哥若是想我手下留情,看中一两块势在必得的地皮,给我个眼神,就一两块地皮喔!”
    郭德胜笑着说道:“你就算拿下四五块地皮,不是还有一半么,莫非我还怕和他们竞争么!”
    新鸿基前两年的纯利,在华资地产中,仅次于恒大地产和新世界发展。但是在今年(1975年),应该会超过新世界5成纯利,超过长江实业七成纯利,因为新世界、长江实业在今年的利润都会下滑,  反而新鸿基已经连续几年上涨。
    两人很快默契的通过谈话,制定了一个小策略。
    其实,今天的地皮林荣亨不是非买不可,纯粹是图个吉利而已,  若是有人不顾一切的死拼,林荣亨还真不会赌气。
    郭德胜离开后,林荣亨还看见一个值得‘关注’的对手,那就是船王赵从衍的儿子赵世曾。
    赵世曾不仅仅是花花公子,而且还是地产强人。在大股灾前,官地、私地拍卖场上,风头最劲的人物,就是船王赵从衍的公子赵世曾。当时,只要赵世曾出现在拍卖场上,除洋人外,似乎无人敢与其竞投争锋,毕竟当时世界航海发达,船王都大赚特赚。
    只是如今航运翻船(石油危机),运费和业务大减,林荣亨还真想看看赵世曾如何风头正劲。
    拍卖会开始。
    今天拿出来的地皮果然都不算很好,最大的2万多平方尺,最小的7000多平方尺,平均每幅地只有15万平方尺;成交的单价也普遍在150港币每平方尺到170港币每平方尺,因为都是住宅用地。
    当然,这是港府有意为之,在这个时候拿出优质商业地皮拍卖,岂不是浪费。
    林荣亨拿下了四块地皮,面积在1万平方尺以上,  四块地皮一共是6万平方尺,接近今天一半拍卖地皮。
    很划算,前世到了1980年的地产高峰期时,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的拍卖均价分别为每平方尺:500港币、12000港币、1300港币。
    新鸿基、长江实业、新世界皆有收获,反而是赵世曾不复以前的大方,今天竟然只拿下一幅1万平方尺的地皮。
    说起来,船王赵从衍一向奉行的‘可走资产’,即专心投资航运和古董,随时可以逃离港岛,不热衷于做地产;正因为如此,前世在航运大萧条时,损失非常的大。
    反而他的儿子赵世曾,在大股灾前是个地产大好友;如今航运萎靡,赵世曾肯定获得的资金被赵从衍控制了,所以有心发展地产业,却苦无资金。
    若是在这个时候,赵从衍支持儿子赵世曾,那么等航运大萧条时,恐怕赵家就不用变卖那么多股东和物业了。
    第二天,各大报纸就刊登了拍卖会的情形,形容地产已经再次转旺,各大地产商纷纷喊出高价;其中林荣亨说代表的恒大置业最为大气,一口气拍卖4幅地皮,林荣亨也被称之为拍卖场的‘擎天一指’,因为林荣亨总是以一根手指示意加价。
    恒大地产。
    林荣亨召集一众高层,开了一个会议。
    会议室,林荣亨说道:“明年香港经济势必复苏,对工业厂房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而工业大厦自七十年代初,就是开始下跌,前两年跌幅更是最大的。一边是跌势最大最长,地产商纷纷视之为猛虎,那么再过一两年势必工业厂房的涨势也是最大的。这一波红利,我们必须重视!”
    投资工业大厦就好比过山车,在1970年就开始下跌,在大股灾和石油危机中更是暴跌40以上;但是石油危机后,香港经济复苏,再加上内地政策逐渐清明,香江的工业大厦将在1975年至1980年至少能涨10倍。
    但到了1981年后,工业大厦又率先开始下跌,中英谈判期间,九龙湾的工业地皮更是最大暴跌93;从1980年的360港币每平方尺,跌至1982年10月的25港币每平方尺。
    吴浩说道:“明年(1976)我们可以销售100万平方尺的工业大厦期房,后年预计销售200万平方尺的工业大厦!”
    众人闻言,纷纷对吴浩这个答案感到满意,唯独林荣亨除外。
    林荣亨说道:“19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