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之香江大亨时代 > 第254章 【九龙仓收购战2】

第254章 【九龙仓收购战2】(1/2)

    恒大地产的办公室,林荣亨热情的接待了来访的李嘉诚。
    林荣亨说道:“李生,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什么合作建议,我洗耳恭听!”
    两人关系很平常,但也没有交恶,毕竟林荣亨虽然抢了很多李超人的事业,  但都是提前落子,根本没有正面冲突过;而李超人虽然有感于林荣亨的压力,但毕竟别人是合法的正当商业行为,自己也不可能仇恨别人。
    这几年来,李超人在没有了原来的大机遇后,并没有彻底没落;长江实业开辟了一条新的康庄大道,那就是去和那些有地皮,  但没有发展物业经验的工厂合作。
    随着地产也的旺盛,很多开工厂的老板都有心将自己的老式工厂发展地产业,李超人正式看中这一点,去游说那些工厂老板和自己合作;由长江实业出建筑费和管理,工厂老板出地皮,发展物业所得利润五五分。
    在这几年,李超人相继和亨隆地产、铨利基业、广生行、南洋沙场等公司合作,通过这种方式,长江实业发展非常快速,因为长江实业只需要拿出少量的做地基的钱,并透过“卖楼花”以战养战,就可以和合作公司分享可观的利润。
    李嘉诚带着一副眼镜,长得还挺正派,  开门见山的说道:“我想转让300万股的九龙仓集团的股票给林生!”
    林荣亨表情一喜,  笑着说道:“求之不得!既然李生如此相助,我也不会小气,我们就以55港币每股成交如何?”溢价20多点,  林荣亨根本不在意,  毕竟一旦正式和怡和宣布收购,  那就是100港币每股以上了。
    李嘉诚也没有想到林荣亨如此‘大方’,便说道:“可以!”
    两人此时似乎都知道对方是竞争对手,特别是在和记黄埔公司上,所以两人就商谈了关于九龙仓股份交易上,达成协议后,便分开了。
    拿到李超人的300万股后,林荣亨个人持有的股份就变成了28,再加上启德置业的5,里收购成功只有18的距离了。
    林荣亨可没有打算像包宇刚那样,拖了一两年才正式拿下九龙仓集团,所以打算在今年就结束战斗。
    控制九龙仓行政大权的是置地公司,其背后更是有怡和洋行这个巨无霸,在1978年以前可以说是气焰嚣张,正是因为自大的行为,所以他们对华资地产根本不设防备,持有九龙仓集团的股份仅有20——这就成为了致命弱点。
    怡和和置地也不是不知道这个现状,只是这个老牌英资洋行太傲慢,在他们的眼里,怡和和置地收购华资公司有十分把握,牛奶公司就是前车之鉴,  那里会想到有华资敢挑战自己。
    怡和洋行还有一个殖民弱点,林荣亨最为清楚,怡和在香港的声誉并不好,在它控制九龙仓集团的时候,采取高额盘剥的政策,致使港英当局对它也甚感不满,港英当局甚至警告怡和:如果有华资出面与怡和争夺九龙仓,在同等条件下,在港的华人绝不会袖手旁观,他们肯定会偏向华资一方。这一点,也是林荣亨非常重视的。
    林荣亨已经持有了33的九龙仓股份,再加上怡和手中的20左右,世面上仅40多的公众股份,所以想吸纳大量的散股,已经很难达到。
    汇丰银行。
    林荣亨坐在沈弼的办公室,神情轻松,丝毫没有大战前的紧张。
    这次会面,是沈弼邀请林荣亨的,林荣亨心里猜测他是想说和;毕竟,林荣亨和汇丰银行的关系,远没有包宇刚和汇丰银行的联系。
    所以,一开始林荣亨就没有指望汇丰银行贷款,自己也不需要贷款。
    沈弼笑着说道:“林先生信心十足,这次收购战恐怕已经是十拿九稳了!想想也是,林先生在汇丰银行投资的20亿港币黄金,如今已经变成了30亿港币,这笔资金尚未动用。”
    林荣亨反问道:“如果我现在向贵行借贷20亿港币,支持我收购九龙仓,贵行是否支持我?”
    沈弼脸上很淡定,说道:“自然没有问题,不过我们也有个不情之请!”
    林荣亨一愣,脑子里立马想到了一个可能,然后装作平静的说道:“沈先生请说!”
    沈弼说道:“林先生是否投资了一家美国银行?”
    果然!
    看来汇丰银行已经在考察海丰银行了!
    林荣亨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去年我见海丰银行受石油危机的影响,便做了一笔长线投资,没想到汇丰银行这么远的事情都能打听到。”
    沈弼脸上闪过一丝疑虑,很快又恢复平静,诚恳的说道:“我们汇丰银行想收购林先生手中的海丰银行股票!”
    林荣亨可不是为了九龙仓收购海丰银行股票的,所以立马摇摇头,沈弼脸上顿时僵住了。
    “沈大班,我的资金和充足,你们很快就可以看见九龙仓集团姓林了!至于海丰银行那笔投资,我足足付出10亿港币的代价,和大量的人情,是打算做一笔长期投资的。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