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 > 第一百五十八章久别的人,盼重逢

第一百五十八章久别的人,盼重逢(3/8)

安城周边的百姓家也可以借宿吗。”
    “陛下,若是如此,贡院考场,根本就容不下这么多考生。”
    魏征再一次,成功打断了李世民表演。
    群臣闻言也是频频点头示意,确实如此,若是这么多考生齐聚长安城,即便是贡院考场挤爆,也塞不进去这么多考生。
    “玄成,言之有理,对此,朕早就有了解决之道。”
    李世民对于魏征,接二连三打断他的表演,并没有生气。
    相反,魏征的疑问,更让李世民越发的从容起来。
    “众卿,贡院考场,肯定容不下这么多考生,届时国子监也会做为考场。”
    群臣闻言,纷纷点头,对于陛下这个决定深表赞同。
    “若是贡院考场和国子监,还是容不下这么多考生的话,朕会视具体情况,而延长科举考试时间。”
    “务必让所有前来参加科举的考生,都能走进考场,都能参加科举考试。”
    “相应的,今科科举,吏部会工作量倍增,阅卷考官和考场考官的工作量也会大增,对此朕也有所准备,届时在座的每一位官员,都要做好巡视考场或批阅考卷的准备。”
    李世民的话,让百官们都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做为朝堂重臣,他们义无反顾的,服从陛下的管理和分配。
    “今科科举考试,还有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朕决定,所有考生都必须考满三场考试。”
    李世民话音落地,显德殿满堂皆惊。
    这是一个他们任何人,也没有想到的结果。
    殊不知,这正是李根决策里面,李世民最为看重的决策。
    “众卿,自从科举考试以来,每场考试都要张榜公示,此举不但让众考生压力倍增,也无形中增加了朝廷的负担。”
    “而贴经,诗赋和策论,之所以让所有考生参加,因为只有如此,方能最大可能的发掘人才。”
    “众卿,如今朝堂之上的马周,便是最好的例子,前年科举考试,马周便是第二场诗赋考试落榜,让朕差点失去一位人才啊!”
    “朕今科科举,不仅要连考三场,而且落榜考生还可以再考两场!最后两场是唐数和拼音字母考试。”
    “而最后两场考试合格者,就是朕心中,派往东西突厥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将会成为第一批,在那片土地上,刻下大唐烙印的根基所在!”
    显德殿里的文武百官,算是彻底听明白了。
    原来陛下真的从一开始,就想到了解决之道。
    一夜未眠,能想到如此良策。
    那也只有陛下这脑子里,才有如此智慧。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短暂的安静以后,百官们齐声高呼起来。
    文武百官们,能不激动的欢呼吗?
    跟着这样一位英明神武的陛下混,他们以后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李世民龙颜大悦的,享受百官们的欢呼。
    “众卿,既然如此,接下来,咱们一起商议一下,具体的,今科科举细节问题。”
    李世民将手中的宣纸,交到房玄龄手中。
    示意房相看过以后,逐一让百官们传阅观看一番。
    百官们逐一观看完毕后,对陛下佩服的,那叫一个五体投地。
    接着来,显德殿进入议事阶段。
    针对此番科举考试之改变,百官们也都尽情的各抒己见。
    有了李世民的大方针,剩下的便是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
    对此,李世民非常满意。
    所有官员的献言献策,李世民尽皆仔细聆听。
    有许多都被采纳了下来。
    最终,今科科举考试的详细计划,尘埃落定。
    李世民当机立断,立刻宣布旨意。
    一道道圣旨,从长安城,传向大唐十二省道的各个府县。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各地刚刚获悉,大军大胜的消息,如今再次收到科举考试改变的圣旨。
    各地布告一出。
    举世皆惊,最为激动的,莫过于今科参加科举的考生。
    相比于以往,今科科举无论录取的比例,还是考试的规则,都有所改变。
    考生不再担心一场考试便落榜。
    即便是三场考试落榜以后,他们还有一次考唐数和拼音的机会。
    而布告里面,明确公示,三场考试落榜者,若是唐数或拼音特别优异,也可直接被朝廷任命为官身。
    母容置疑,这里明确公示,只要唐数或拼音考试,有一门特别突出,他们这次科举考试,就可以成功上岸。
    各地考试的难度降低,录取门槛放大,让诸多少年都信心倍增,彻夜难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