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 第0025章赚出一台粉碎机

第0025章赚出一台粉碎机(1/3)

    元旦之夜,阖家团圆。
    月初之时,阴云低沉,北风呼啸,大雪飘飞。
    卢家人围坐在饭桌前。
    桌子中间摆放着一个不锈钢脸盆,底下架着一个小铁炉子。
    炉子里烧着松木,满屋松香的味道。
    脸盆里红油翻滚,一条白鲢在沸水里咕嘟。
    糊辣的味道充斥鼻尖。
    “爸,这就是您做的糊辣鱼?”
    卢昌中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盯着盆里的鱼拔不出眼睛来。
    “呵呵,这还是昌华给我出了点主意。”
    原来,老卢为了即将开办的鱼府,这段时间正在琢磨做鱼火锅呢。
    说起火锅,东北也有。
    只是不地道。
    东北的火锅有一部分是从内蒙传过来了,还有一部分是从关里传来的。
    大多比较清淡。
    东北人吃不得辣,像什么重庆火锅之类的,要是不经过一定的改良是没法吃的。
    卢昌华得知老爸为这事思虑的时候,他就提议,试试糊辣鱼的做法。
    对于鱼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油炸之后再下锅,另一种就是生鲜下锅。
    今天元旦,老卢买了一条大白鲢,做了一个糊辣鱼。
    糊辣的说法是指火锅的底料,辣椒经过特殊处理,保留了辣椒的糊香味,减少了刺鼻的辣味,这样东北人就好接受了。
    一家人围着这锅鱼,吃的津津有味。
    都说好吃,一定能大卖。
    老卢听的眉开眼笑,一晚上都合不拢嘴。
    元旦过后,卢昌华的冰场又热闹起来。
    冰鞋的出租率高达99,基本做到了无缝连接。
    一双冰鞋一天的租金145元,十双就是145元。
    整个一月份,除了元旦那天休息之外,共有三十天,收入租金4368元。
    卢昌华的书包里满满一包的零钱。
    这可是四百多啊!
    一个月都快赶上别人一年的收入了。
    当老卢和卢妈妈亲自数了这些零票,都被这样的利润惊住了。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不仅回了本,还有富余。
    这谁想得到啊。
    “爸妈,过年还有二十多天,我想让妈去水库帮我收钱,我需要去县城一趟。”
    “干嘛去?”
    “咱家饲料是有了,可没有粉碎机也不行。我打算去买个二手的,便宜,还能用。”
    “行,我明天去水库。”
    老妈见这么挣钱,也就积极性高了起来。
    以前,老卢和卢妈妈都以为儿子是瞎胡闹,好好的搞什么冰场?就是搞那也是帮学校的忙,你还买什么冰鞋啊?!这玩意能租出去吗?!
    谁知道仅一个月的时间,这生意还真做起来了。
    “行,是得买个粉碎机了。”
    “那些草籽、麦子和碎豆子都要粉碎之后才能拌成鱼饵。”
    老卢点着头,赞成儿子的做法。
    这段时间儿子的表现,让老卢觉得卢昌华是块干实业的料。
    当即,卢昌华把打牌的胡大贵找了回来。
    哥俩在一起嘀嘀咕咕,商量好明天一大早就去县城,去机械旧货市场看看情况。
    八五年二月四号,立春。
    中国大地南北差异极大。
    南方的二月已经是二月春风似剪刀了,可东北的二月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北国风光。
    这段时间正是东北气温最低的阶段。
    很多人都彻底猫冬了。
    每天除了喝酒聚会就是打牌吹牛。
    都在等着春节的到来。
    今天一大早,卢昌华和胡大贵在大门口碰了头,在家都垫吧了馒头片。此时天光微亮,东方泛白,街上空无一人,连狗叫都消失了,天空还飘着清雪。
    两人招呼一声,就裹着大衣沿着队部门前的砂石路去往岔路口,他们要早早的去赶车。
    “等等,你俩等等呀!”
    卢昌华被这叫声惊了一下。
    按说,他和胡大贵去县城的事极为隐秘。
    谁消息这么灵通?!
    待回头看时,见一女孩穿着红色毛呢大衣,围着红色的毛线围脖,带着白口罩,往他们这边跑来。
    由于穿着太厚,跑起来左右的晃动,极富韵律。
    “韩颖?”
    跑到近前,卢昌华才看出来,这不是韩颖是谁?!
    “你怎么知道我们出门啊?”
    “这你别管,咱们一起去。”
    卢昌华转头看看胡大贵。
    胡大贵急忙摇手。
    “不关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