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 第0041章再遇王瑶

第0041章再遇王瑶(1/3)

    麦收了!
    拖拉机都挂上了收割机,先行收割地势较高的坡地小麦。
    拖拉机一走一过,小麦一排排的倒下,被收割机传送到一侧,平铺在麦茬儿上。
    小麦还要躺在麦茬儿上晾晒几天,天气晴朗就是三四天,如果有雨水则要个把星期。
    有些已经成熟的麦子,则需要联合收割机来收割了。
    联合收割机是自走式的收割机,他不仅可以把麦子割下来,还能直接脱粒,满仓之后由其他车辆转运到晒场处理。
    至于低洼处的麦子,则要看具体情况。
    田间情况好,能走拖拉机则用收割机收,实在不行只能人工收割。
    整个分场的各个环节都行动起来,繁忙喜悦的气氛一直笼罩着这里。
    拖拉机在各个地块轰鸣。一排排的麦浪倒下,等待最后的成熟。
    轮式拖拉机牵引着挂车,跟在联合收割机的屁股后面,接收着小麦。
    输送管里喷涌着一股股的麦浪,十几分钟就会装满一车。
    这些轮式拖拉机怒吼着在机耕路上奔驰,往返在田间和晒场之间。
    晒场则卸着一车车的麦子,把这些新鲜出炉的小麦晾晒在水泥板上。
    经过晾晒,使小麦的水分达到成品粮的要求,这才进行扬场,去除杂质后有的散装进仓,有的直接装袋,运去县城粮库。
    这时候就是一个字,忙!
    卢昌华也忙。
    虽然他饲料地的大豆和玉米还不能收割,但他的鱼能收获了。
    这还是前几天,他在水库里查看,发现有大群的鲤子已经到了两斤左右了。
    这在东北已经是大鱼了。
    按照正常的生长周期,怎么也得过一冬,明年的秋天才能上市,结果,现在就已经这么大了,那还等啥?
    鱼是长大了,可要捕捞还需要专业工具,也得有专业的人,这些卢昌华都没有。
    他一琢磨,自己还得找人。
    找谁啊?鱼贩子。
    这年头有鱼贩子吗?
    有!
    一般县城里都有各种中间商,什么猪贩子、鱼贩子、粮贩子,反正与吃有关的事,都有人在中间拼缝。
    这年头,各种贩子就是吃信息不对称的利。
    比如说,市场上蹲点摆摊卖鱼的,他的心思都在卖鱼上,你让他自己去进鱼,他也忙不过来。
    而养鱼的,他的心思在养鱼上,你让他去卖鱼,他没那个精力,也不一定有那个本事。
    这供需双方就需要一个渠道,这就是鱼贩子生存的基础。
    卢昌华一大早就往岔路口奔。
    他要去北宁县城,找鱼贩子去。
    其实,他也是冒蒙去的。
    这年头,很多人对外找人办事是打怵的,这就是封闭贯了,与人沟通交流都有障碍。
    那些打破了障碍的人,就有机会成为最先富起来的那波人。
    卢昌华自然没有沟通障碍,也没有心理负担。
    刚下客车,他就往市场跑。
    要知道,这年头鱼贩子都集中在菜市场。
    九月的上午,只要没下雨,太阳是很毒的。
    卢昌华顶着大太阳,来到八道街菜市场。
    这附近的居民大多数是农场系统的。
    菜市场就是个铁皮棚子。
    他直接去了鱼摊。
    鱼老板手里拿着杀鱼刀,一面打磨一面问道:“买什么鱼?”
    “大哥,鲤子多少钱一斤?”
    “一块五。”
    “啊?这么贵?”
    “现在啥不涨价啊!”
    那鱼老板诉说着现在的物价。
    “没准过几天还得涨呢。”
    “大哥,跟您打听个事。”
    “什么事?”
    “我有鱼,您这儿收吗?”
    “什么?你自己养的?”
    “对。”
    那鱼老板看看卢昌华,用手往后面一指,说道:“看见没,去那儿找,他们收。”
    “哦,谢谢,大哥。”
    卢昌华顺着鱼老板的指向,走了过去。
    这是一个小门脸。
    里面摆放着渔具,一个干瘦的男人坐在门口,叼着烟卷,晒着太阳。
    “大叔。”
    卢昌华走到近前,拿出香烟,掏出一根,递了过去。
    “哟,啥事?”
    做生意的人都是自来熟。
    那人接过香烟来,直接夹在了耳朵后面。
    “您还收鱼吗?”
    “什么鱼?在哪儿啊?”
    那人乐呵呵的问。
    “大鲤子,在长水农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