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 第0203章走上台前

第0203章走上台前(2/3)

定施加了手段,不然怎么可能呢?
    再到卢昌华的暖池里查看。
    我去!
    黑压压一片。
    暖池里全是小鱼苗。
    他们使用特殊手段,去了几个锦鲤饲养员的家里,给出了厚厚一叠钞票,询问她们的整个繁育过程,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
    也没有在水中添加任何的药物。
    难道是水库里的水的问题?
    只有在他的水库里才能繁殖,离开了就无法繁殖了?
    这也只是他们的猜测。
    他们要求这些饲养员偷偷的装些水回来。
    这些饲养员虽然是妇女,可也知道自己不能出卖老板。
    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卢昌华这儿汇报了。
    卢昌华一听就乐了。
    他现在算是明白了,为啥这些东瀛人要跑到他这儿搞实验室,原来他们是繁育不出来啊!
    韩建华和李振国也跑来跟他说,自己的锦鲤也无法繁殖。
    卢昌华心里暗乐。
    他明白了,锦鲤是系统赠送的,至少有部分系统的血统,离开自己恐怕就会失去活性,无法繁殖下一代了。
    想明白这些,他对签订回购合同信心十足。
    养殖户现在是巴不得卢昌华回购呢。
    为啥?
    就因为这些锦鲤失去了繁殖能力,要是让外地客商知道了,谁会要他们的锦鲤?
    谁买回去不是想着繁殖一下?
    卢昌华这边一放出回购的风声,这些家伙就跑来了。
    要把现在已经成熟的锦鲤卖给卢昌华。
    “行,都拿来吧,三百一条。”
    很快附近的养殖户就把鱼都卖了。
    看着空荡荡的鱼池,还养不养?
    傻子才不养呢!
    他不是要签订回购合同吗?
    好,我就签。
    反正有稳定的回收渠道,中间一条鱼纯正一百块,十条就是一千,要是养个百十条,不就是万把块了?
    一年就是万元户了。
    来签合同买鱼苗的人都排着队。
    六月下旬,长水农场自发形成了挖鱼池运动。
    各个分场和连队都有十几二十家养锦鲤的。
    再加上最近报纸电视上的宣传,锦鲤养殖真正的在当地成为了一个产业。
    长水工商所也及时的跟进,每个养殖户都发放了个体户的执照。
    仅长水农场就有锦鲤养殖户三百家。
    其他农场的人也跑来参观取经,北宁农管局下属十五个农场,一下发展出近五千户。
    这就是卢昌华报给王瑶的数据。
    “我们北宁龙腾锦鲤市场的背后,是五千家锦鲤养殖户。我们同意提供鱼苗,由他们养殖,然后统一回购,在市场上从销售。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养殖户的利益,增加他们的抗风险能力。”
    台下的记者们,快速的记录着王瑶说的每一句话。
    王瑶喝了口水。
    她说了半天,也得歇一下。
    “下面是提问时间,有问题的可以举手示意。”
    吴霞坐在王瑶的身边,主持着会议的进程。
    “请这位记者朋友发言。”
    “请问王瑶总经理,这个市场是谁的?他的法人是谁?”
    王瑶笑了笑,说道:“这个市场的法人是我。”
    “跟养殖户签订回购合同的单位是北宁龙腾锦鲤市场吗?”
    “是的。”
    “他们的鱼苗也是你们提供吗?”
    “是的。”
    “我们打听到的消息是一个水库在提供鱼苗。”
    有个记者反驳道。
    “呵呵,那个水库就是属于我们市场的。”
    一下午的发布会,让王瑶很疲惫。
    晚上,卢昌华给家里去了电话,询问了发布会的情况。
    “王瑶,你做的很好,我过几天就回来了。”
    “嗯,你不在我觉得好累。”
    “没人给你做面条吧?”
    “讨厌。”
    “这几天,你抓紧在报纸上发布招商广告。”
    “嗯,知道了。”
    仅仅几天时间,北宁龙腾锦鲤市场的新闻报道就出现在各大报纸上。
    就连央视的新闻联播都出现了这个消息。
    王瑶侃侃而谈的形象出现在了全国人民的面前。
    招商广告出现没几天,市场八十个室内摊位就出租一空。
    卢昌华每天都送一趟锦鲤,他们这些商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要货。
    全国各地的老板或者二道贩子都跑来市场,虽然摊位只有八十个,可每天接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