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 第0360章救救我

第0360章救救我(1/3)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就在卢昌华为在哈市创办锦鲤市场的事闹心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一件有重大意义的大事。
    1994年4月,nsf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全功能网络连接。这就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落的诞生。
    而这一年,成为了很多单位建设网站的。
    这会儿,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
    而从此之后,中国出现了几十家互联网接入服务企业。
    这时候所谓的网民只有不到十万的数量。
    大多还是各单位机要室的人。
    只有这些人经过培训才能使用电脑。
    此时的昌和集团也在商讨,是不是上一套电脑系统。
    这会儿,人们都认为电脑系统是非常高科技的玩意儿。
    可不是普通人能普及的。
    这个时候的中国,很多未来的互联网大老还没有出现。
    有的人在读书,有的人在国外。
    而对此有深刻感受的人,卢昌华却没有涉足这些,而是在玩着很原始的农业生产,种地。
    决定了哈市锦鲤市场的事,他就跑回了农场。
    春播前的整地工作已经开始了一个礼拜了。
    昌和100拖拉机拖着重耙在前面跑。
    六号地里扬起了漫天的尘土。
    二洪坐在驾驶室里,握着方向盘,对标着地头的那颗老杨树,加大了脚下的油门。
    重耙圆盘在秋翻地里横切而过,把有些潮湿的土地切成了碗口大小的土块。
    另一台昌和100拖着轻耙,拉出一条长龙,把前面的土块再次切碎,形成了核桃大小的小土块。
    如此往复的耙地,就能把已经要板结的地块切碎,为后面起垄播种做好准备。
    就在新闻里大肆报道我们正与国际接轨,中国科技网与美国互联网连接了。
    卢昌华擦着脸,起身把泥汤子似的洗脸水倒在了院子里。
    一进屋,他就看到了电视新闻。
    卢昌华拎着脸盆看了足足五分钟。
    他知道,这是中国走向互联网春天的前夜。
    这会儿的中国互联网还不成熟,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硬件上,都不行。
    互联网爆发的元年是1998年。
    那一年,所有的互联网大老都有了动作。
    其实,卢昌华知道,现在的中国互联网最缺的是内容,尤其是中文内容。
    至少三年之内,没人提供这个服务。
    如果,现在有一个企业首先成为门户网站,有大量的中文内容,那么其一定能够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想着这些,卢昌华就睡不着觉了。
    他在琢磨,怎么跟王瑶提这个事。
    要知道,卢昌华说白了现在就是一个农民。
    无论是养鱼还是种地,都没有脱离农民的范畴。
    做罐头和服装这就算是农民企业家了。
    最高科技也就是造拖拉机。
    如果从这些直接跳到搞互联网去,说出来恐怕也没人会相信。
    互联网?
    那是什么玩意?
    人家是洋玩意!
    你一个大学都没上过的人,懂那玩意吗?
    第二天,卢昌华交代了二洪,让他带着人备耕,他又跑回了北宁。
    一回来,他就拉着王瑶说互联网的事。
    把王瑶说的一脑门子官司。
    她哪懂这个呀!
    本来,卢昌华想跟王瑶聊互联网,希望能得到她的支持。
    谁知道,王瑶被说的很懵。
    小卢同志也就泄了气。
    到现在为止,他算是知道了,中国互联网之所以后来居上,那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培育发展的。
    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得,现在还太早,过两年再说吧。
    至少某狐还没诞生呢。
    自己也别急。
    先把集团办公电脑化吧,这样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下。
    卢昌华很痛快的批准了集团总部电脑化办公的方案。
    这会儿的电脑很笨重,价格也很贵。
    还得专门组织一批年轻人培训,学习打字制表。
    慢慢来吧。
    在采购清单上,他批准先采购十台,明年再更新换代。
    到了明年底,95就上市了。
    现在少买点,先练练手,明年再大面积的更换。
    对于丈夫突然对这么高科技的玩意感兴趣了,王瑶很纳闷。
    她不知道这个四四方方的塑料盒子有啥好的,难道这玩意能挣钱?
    小麦和大豆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